3Z中文网

3Z中文网>医汉 > 42 第 42 章 朕也要学(第2页)

42 第 42 章 朕也要学(第2页)

霍善本就是学到新东西后恨不得马上给人分享的,立刻给刘彻归纳总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句话是李时珍以前偶然感慨时说的,霍善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像学医一样,埋头读医书哪里有让李时珍他们带着到处走有意思呢?

今儿司马迁给他们讲了自己游历的经过,霍善便记住了许多东西。

他就着“行万里路”这件事给刘彻讲起司马迁说的那些地方风俗与传说故事,表示自己记住了春申君的宫室超大,治水那个大禹的坟墓在会稽,以及孔子的故乡是曲阜!

刘彻听得微讶。

没想到司马迁一下午竟能给霍善他们讲这么多东西。

刘彻问:“这跟你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什么关系?”

霍善道:“这些地方司马郎中都去过,所以他才讲得这么有意思。我要是去过了,肯定更不会忘记这些人了!”

他还跟刘彻讨论春申君宫室超大的原因,肯定是因为他们战国四公子都特别爱养门客,动不动就食客三千的,不把家建大点怎么住得下这许多人!

提到食客,霍善又有了新鲜的疑问:“您说他们给食客管饭不?这么多人的饭,得多少厨子才能做好啊!”

刘彻大言不惭:“三千人有什么难的,你看你舅公他们带兵打仗,哪次不是上万人一起走?”

霍善听后顿时对他舅公和他爹肃然起敬。

>>

这上万人的吃饭问题想想就特别难解决!

司马迁:“………”

好的,他知道了,这小子不是针对他,而是在所有人面前都能把人带跑题。

刘彻虽听出霍善讲的这些内容很多都和《春秋》无关,但也没打算追究什么。

太子刘据也才十岁,没必要非逼着他猛学什么春秋大义。多听听外头的世俗人情也挺好的,就当开阔开阔眼界了。

司马迁一颗心起起伏伏了老半天,见刘彻没有拿他问罪的意思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对霍善的观感更复杂了。

要不是这小子,他本不用这么忐忑;可同样也是因为这小子的应答,他才免遭刘彻的责难。

而且那些事都是他随口讲的,霍善竟能记得这般清楚,而且还能囫囵着复述给刘彻听——难怪那天他讲起粽子相关的传说故事来那般流利,原来天生有着这样的好记性。

刘彻问了霍善,也问太子刘据以及卫登几人有没有收获。

许是因为霍善做了示范,几个小孩儿也不拘着了,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讲给刘彻听,其中虽有不少稚言稚语,却也都记住了一些往胜先贤的事迹。

太子刘据还道:“等孩儿长大了,也想到处走走看。”

这是把霍善那句话给听进心里去了。

事实上刘彻自己也有出去的打算,只是太子还太小,该打的仗又还没打完,刘彻一时半会也没法放下长安诸事到处巡游。

顶多只能在长安周围到处走走。

刘彻看向一脸乖巧的刘据,心里琢磨着过个几年便留刘据在长安,自己出门游遍天下去。

这也不独是为了玩,还是为了去看看大汉的山川湖海,顺道震慑一下天下宵小。

至于太子的话,再过几年也没满弱冠,这么小的孩子谁能放心让他出去外面日晒风吹?

那可不是慈父所为!

自认慈父的刘彻心安理得地做好了决定,心情颇好,也不辩驳刘据的话,还笑着说道:“以后总有你出去的机会。”

机会当然是有的,只要这小子早日诞下皇孙,好好教导皇孙成材,日后可不就可以让儿子监国换自己出去玩了吗?

刘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说法一点毛病都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