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我高估自己了,有些东西实在写不来,得让大家集思广益,一块想办法完善才行。”唐植桐肯定不能将小王同学的原话说出来,只把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行,我知道了。把手册给我,这事我来办。”方圆听懂了唐植桐的言外之意,没废话,伸手跟他要笔记本。
“好嘞,谢谢圆哥,给大家添麻烦了。”四下无人,唐植桐麻溜的将笔记本递过去,脸上挂着笑。
“你呀,就跟个泥鳅一样,滑不留手。真以为这种事全堆在伱身上?我后面肯定得说是集体智慧。”方圆拿着笔记本,隔空点了两下唐植桐,脸上挂着笑,玩笑意味大于批评。
“嘿嘿,泥鳅好,不被抓住,才活的久。”唐植桐放下心来,方圆心中有数就好,小王同学提醒的很及时,现在马上要跟北边闹掰,一长制快隐入水面,两参一改三结合就要出现了。
唐植桐给方圆散了颗烟,这年头吸盒装烟是身份的标志,也是应酬交际的标配,只有收入尚可的人才抽得起盒装烟。
“说吧,还有啥事?”方圆凑上前,点着烟,问道。
“万向阳,我朋友,帮过我大忙。”唐植桐护着火柴,也把烟点上,点出替万向阳开口的原因。
“我知道,咱俩第一次见面,还是他带你过来的,你想练枪法也是他开的口。”方圆点点头,表示自己对他俩的关系有数。
“陈大姐给他和分拣股的舒晴牵了个线,俩人都比较满意,接下来可能要结婚。结婚就得有房子住,我这不就来求圆哥了。”唐植桐把事情简单的给方圆说了一下,主要目的还是求一间房子。
“行,我回头给市局打个报告。”方圆痛快的点头答应下来。
前阵子发生了一件事,方圆被街道上门做工作,劝说返乡,说辞都跟唐植桐当初说的一模一样,很难说这里面没有人指点。
由于提前被唐植桐做了工作,方圆回去后也是思前想后、久久不能入眠,他先是去城郊走了一圈,再后来家乡那边也逐渐来了信件……
天下已大定,方圆也是血肉之躯,有家有口有牵挂,思来想去,他没有答应返乡。
这件事,方圆虽然没有跟唐植桐提,但增进他对这个小兄弟的信任。
方圆不说,唐植桐自然是无从得知。
和方圆抽了颗烟,聊了几句后,唐植桐屁颠屁颠的回去,将好消息告诉了万向阳。
万向阳得知后,又少不了一番感恩戴德。
农民对于土地非常执著,刻在骨子里那种,城里人则更偏向执着于房屋。
作为一个被家庭抛弃的新四九城人,万向阳非常清楚现在住房紧张到什么程度,唐植桐对此也心知肚明。
在唐植桐来这个年代的前一个月,也就是唐父刚去世不久的时候,四九城动员吃瓦片的房爷们将出租的房屋交由房管部门统一管理,也就是经租。
唐植桐看到过一组数据,截止1957年底,四九城中3210户占有181000间房(占全市总私房830000间的21。8%),平均每户占有房屋57间。
你见过无良房东吗?
押金不退、电器不修、马桶不换、房顶漏水却想着年年涨房租!
安装高能耗空调、调高电表转速,却收着比商用电更高的电价!
吃瓦片的跟这帮无良房东差不多的情况,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随意提高租金、不管房屋修缮……
民怨非常大,这也是推动经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不是所有的私房都经租,得满足十五间以上的门槛,像唐家这种小门小户,三五间房的,压根没人管。
当然,也有少数房爷立场坚定,就是不经组,最后也是听之任之,没怎么着人家。
反正,据唐植桐所知,租房的百姓是非常支持经租的,拍着手沿街叫好那种。
对于经租这件事,一帮资本家在又能扬眉吐气后,闹的沸沸扬扬,不少都嚷嚷着归还祖产。
不少手拿窝窝头果腹、身无片瓦遮身的人也跟着共情,说得归还、照价赔偿云云。
同样都是无产者,但隔了几十年时间,思想差别还是蛮大的。
总而言之,唐植桐认为经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有人出面解决了私房,总比把问题留给下一代,给子孙留下一大帮房爷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