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轻轻吹过,带着一丝凉意,仿佛在告诉唐植桐,冷空气即将来临。
众人意兴阑珊,又抽了两颗烟就散了。
只有接触了,才知道扶贫到底有多难,难的不是多干活,而是难以扭转贫穷的思想观念,只能看到眼前的短期收益、无法放长眼光、致富的想法不被认同。
扶贫攻坚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这里面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与付出。
树梢上,少了麻雀的叽叽喳喳,偶尔有几只灰喜鹊跳跃在枝头,然后一跃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给这宁静的图书馆增添了一抹生动。
抬头望向远方,天空有些阴沉,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气息。
也许,沙尘暴就要来了……
风沙打在脸上的滋味不好受,作为过来人,唐植桐琢摸着,今晚回去得鼓动小王同学做几个口罩和面纱了。
沙尘暴的历史由来已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有不少学者认为与什么冰川气候有关,唐植桐不精于此道,不敢妄下断言,但他认为跟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
古人尚未造出“沙尘暴”一词,多用黄雾、雨土、雨黄沙、土雾四塞、雨土覆地等类似词汇形容沙尘天气。
看一下发生的时间,要么战乱、天灾导致田地荒芜、赤地千里,要么人口滋生取柴导致牛山濯濯。
天干物燥,唐植桐抽完烟,确认烟头已经踩灭后才走进图书楼。
唐植桐没有去打扰小王同学工作,而是凭借着学生证办了借阅卡,去了阅览室。
已经有好几天没有看报纸了,唐植桐想最近看看都发生了些啥,从报刊架拿出用夹子夹好的二流报纸,回到阅读桌前,坐下慢慢看。
浏览下标题,然后认真学习精神。
国内版的消息都挺振奋,庆典在即,捷报频传,没有记者敢把天捅破。
国外还是老样子,思潮涌动,整天沸沸扬扬的,一点都不太平。
唐植桐一直墨迹到快下班的时候才起身,将报纸放回报刊架,去找小王同学。
“不是说晚上不回家吃饭吗?”小王同学看到唐植桐的时候,眼里充满了惊喜。
“系主任今天早上说胡萝卜产出后分给大家一部分,同学们都很振奋,效率非常高,一上午就干完了。中午大家伙吃了个饭,这不就按点回来了。”唐植桐乐呵呵的给小王同学解释道。
“你手这是磨破了?不是给你带手套了吗?”小王同学的语气从惊喜变成了心疼,夹杂着一些责怪。
“全班一个戴手套的都没有,我不能搞特殊啊。你瞧,茧子没了,长出来就是嫩肉,以后你应该不会觉得扎得慌了。”唐植桐嘿嘿一笑,解释道。
“那我宁愿你手糙一点,慢慢养呗,这样多疼啊。”小王同学拉着唐植桐的手,也不敢碰抹了紫药水的地方。
“没事,两三天就好了。姜姐呢?今天没来?”唐植桐看姜烨的位置空着,问道。
“身体不大舒服,在家养胎呢。”小王同学随口答道,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
“养胎扣工资吗?”唐植桐有点好奇的追问。
“这个扣啥工资?谁家还没个怀孕的时候?”小王同学对此早习以为常。
“啧啧,还是你们福利待遇好。”想想那些挺着大肚子还得坐班、甚至面临调岗的社畜,唐植桐由衷的感到还是有组织的人幸福感更高。
“这不很正常吗?现在鼓励生育,姜姐可是在为国家培养接班人呢!”小王同学感受到了丈夫言语里酸酸的,白了他一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