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嬴政主角可以穿越诸天的 > 第159章 合时宜的皇帝(第1页)

第159章 合时宜的皇帝(第1页)

【因为明朝的制度缺陷,只要朱元璋制定的军户制度不改革,那么军队战斗力的下滑就会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朱元璋规定的军户制度,束缚住了大量的士兵,使得他们子子孙孙将来都要去当兵。本来这个制度没什么,也算是很好的政策,但是任何政策都抵挡不住人心的腐败。】

【在明初,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由于吏治清明,胜仗不断,军户们的待遇还算不错。可等到了朱瞻基继位时,军户制度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身处在贫困线上的士兵,是不可能有强大战斗力的,但土地兼并又是中国古代的大势所趋。】

【随着士卒屯田的减少,士兵生活质量必然会越来越低,军队战斗力也必然下滑。这个趋势除非有涉及王朝根本制度的大改革,否则不可能改变。】

【士卒待遇下滑,可又因为国家政策不得不继续当兵,那他们必然心生怨言。除此之外,他们也要寻找别的收入,这样一来自然战斗力就下降了。】

【而在对外关系上,明朝只发展到一个几乎只剩下面子工程的羁縻。对外既没有都护府,也没有盟友,明朝对于蒙古内部势力的变化和进展都无从了解,更不用说去干涉其政治、外交了。】

【所以朱瞻基面对的问题,根本不是应不应该延续朱棣强硬风格,继续对外开拓的事。而是他能不能趁着王朝还在强盛期,就毅然做出涉及国本的巨大改革的问题。】

【不改革军事制度,明朝就不可能一直维持善战的军队。但改革的话,就涉及到明朝探索的避免唐代自爆情况的安全体系。】

【唐代是坚持华夷一家的,中国的天子,也可以是外族的天可汗。因此唐朝有力的弥合了自五胡乱华以来,中国大地上的种族之分。】

【等到了明朝,因为前面的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朱元璋起兵也是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因此对于民族问题,也确实不好处理。】

【到了后期,朱元璋虽然也有相应的政策出台,试图接纳异族,但也是收效甚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外族边境问题,也就成了每一个明朝皇帝要抉择的棘手问题。】

【朱棣选择的是军事打压,五次亲征,后面几次更是借口随便找一个就去草原了。朱棣希望后世皇帝,也应按照他的政策去执行,至少他的孙子朱瞻基应该如此,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朱瞻基放弃安南,也是无可奈何,后勤压力确实不小,当地人也是此起彼伏的反抗不断。】

【起初,朱瞻基也并不想放弃安南,他还是想打的。毕竟明朝是天朝上国,他又刚刚继位,这放弃土地怎么说也不算好听。】

【可由于朱瞻基不信任英国公张辅,最终导致明朝在南方招致失败,这场失败是明军少有的损失惨重的一战。】

【永乐朝无数次的事实证明,英国公张辅是镇压安南最好的选择,可惜因为政治因素他最终还是被搁置了。】

【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朱高煦,早年还在征战时,身为军人的张辅就跟汉王朱高煦来往甚密。想来也是正常,身为武人的张辅,亲近同为武人的朱高煦也是很正常的,他跟朱高炽也确实聊不到一起去。】

【所以,尽管张辅迅速以实际行动向朱瞻基表示忠心,可还是没能得到任用。有时候一个名将,往往就能左右战局,这一点不服是不行的。】

【除了弃地,朱瞻基另一个不像朱棣的点就在于享乐方面。朱棣本人是不崇尚享受的,常年打仗的他,对于物质方面的享受也确实不太追求。】

【但朱瞻基就不一样了,众所周知,朱瞻基喜欢斗蛐蛐,被称为“促织天子”。除此之外,朱瞻基还热衷于文艺事业。在明朝皇帝中,朱瞻基流传下来的诗画作品是最多的,而且造诣颇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