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回到大帐,喝了一碗稀粥,身上恢复了些气力,带着一群家臣和随从,去拜访各家万人将。在他的诱导下,各万人将均同意,目前当务之急是打通粮道,具体说,就是夺回南山。目前各营地拥挤异常,各军已难以调动,赵括决定采用就近原则,就从邻近的营地发动进攻。
赵蒙阵亡后,残部被分散安排到各军,原来的营地空了出来。但随即就被秦军焚毁,营栅无存,只余空地。这倒为一次使用更多兵力提供了条件。赵蒙的二十营是沿南山排列,掩护全军的侧翼。在他后面的各军,正面主要是朝向丹水,往南山方向形成了纵队,六个营的防区安排了十个营不说,还分属三个军。
赵括为每个军指定了两座秦营,要求他们尽一切手段,连续不断地进攻,直到把秦营拿下。
其他各军,赵括则要求他们轮流派部队主动接敌,不断疲劳秦军,令其不得休息。但不必采取真正的攻势。
从明天开始,各军按新的计划作战。
秦军主帅白起就在丹水岸边,这让赵括如鲠在喉,但偏偏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加以反击,只能令丹水一线的赵军,频频向山包方向发动小规模攻势,以探虚实,然后再想别的办法。
白起把所有的大将都召集到他的大帐中了,一定会有新的计划。他不知道这些计划是什么,他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不断袭扰、削弱秦军。他不能突围,也无力独立打破秦军的围困,只好通过一系列的小规模作战,积小胜为大胜吧!就算不能取胜,也能用这种方法消耗秦军,同时保持本军的战斗意志。
下午时分,瞭望来报,许多人从山包上下来。赵括赶到时,王龁已经快到谷口,而王陵、李冰一行则出现在粮山脚下。
在今天的会上,秦军决定了下一步作战计划,攻击粮山是全军的重点。为达成这一目标,决定将李冰的北地军从王陵处划归白起统领。进攻粮山的主攻由南郡军完成,李冰和王龁负责保障其侧翼安全;两万剑士在南郡军撕开突破口后,从突破口投入进攻作战。南郡尉带着一批工匠返回高都打造橹盾,南郡军由白起直接指挥。
各将领回到自己的军营,立即按白起的安排行动起来。分散在两处剑士准备拔营。王龁也从谷口调出一万人,准备出谷口扎营,保护白起的侧翼。
赵军瞭望哨看见东西两边秦军营地尘土四起,似有大股秦军调动,再次急报赵括。赵括也猜不透秦军要采取什么行动,只下令各军严加戒备,有情况立即报告。
日落时分,各军都派军使来报,当面秦军列队整装,似乎有来袭的迹象。而瞭望报告东西两路都有大军向东岭-丹水方向开进。赵括一面命各军准备秦军来犯,一面再到瞭望哨查看,果然见东西两面各有两营士兵向丹水方向开进。由于天色已暗,距离较远,赵括没能判断出这两营士兵就是剑士,以为只是简单地加厚白起营地的兵力,总共只有四个营的兵力,似乎无关大局,他看了一会儿,也就离开了。
夜幕降临时,从丹朱岭到南山,整个石城防线上,秦军展开了全面夜间进攻。时值月末,并无月光,满天的星斗让一切都自在朦胧之中,既能看见,又看不太清。
赵括大帐所在的中山脚也遭到秦军的进攻。赵括要亲自前往察看,但被家臣劝住,说全军都处于受攻状态,将军离开大帐,容易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于战不利。赵括听了,也就只能困守在大帐中,频频派出军使到各营搜集情报,也接受各营报来的消息。
各营传来的情报比较一致:秦军一般不擂鼓,不呐喊,静悄悄地靠近营栅,突然发起进攻。瞭望和巡哨通常是最先发现秦军逼迫的人,能够主动示警,提示全营进入战斗位置。有些营防备松懈,一直到秦军摸到营边了才发现,会造成混乱,需要在邻近营的增援下才能打退秦军的进攻,恢复阵地。
赵括特别关注粮山方向上的动静,除了接受守军的报告,在地图上重点标注外,还多次派军使前往打探。据守军万人将报告,瞭望哨及时发现了隐蔽靠近的秦军,并发出警报,目前秦军逡巡于百步之外,不得前进。偶尔有小股秦军透进十几步内,均被赵军驱逐。赵括让万人将让全军做好作战准备,随时策应粮仓的作战,务必保证粮仓不失。
丹水一线比较平静,秦军没有来攻。
到了夜半时分,各处的骚动渐渐退去,各营军使来报,秦军已经主动退却了。赵括一律叮嘱,一定要加强巡哨,万不可疏忽大意,授敌以可乘之机。
周围安静下来。赵括派往各营的军使均回报,秦军已经退去,巡哨没有发现秦军来袭。赵括还专门往粮山那边派了两次军使,均回报秦军自撤退以后,没有再发现秦军动向。赵括也放了心。
斗转星移,战斗的紧张渐渐退去,困意爬上人的心头。而经过紧张战斗后的士兵,更显得疲惫。本来腹中饥饿会让许多人难以入眠,但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连饥饿也不能阻挡他们入睡了。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鸡叫声。几乎与鸣叫同时,粮山营前出现一阵尖叫:“秦人至矣!~秦人至矣!~”然后就是几声惨叫,明显是巡哨的士兵与秦军遭遇。
被尖叫声惊醒的士兵睁开惺忪的睡眼,往山下望去,但见黑压压的人已经迫近到一里之外。士兵跳起来大叫:“夜袭!~夜袭!~”瞭望哨上的士兵似乎现在才醒过来,惊叫道:“击鼓示警!”
随着示警的鼓声响起,全营官兵都爬了起来,迅速进入阵地。果见秦军漫山遍野而来。五百人将见这阵势,立时慌了手脚,急忙派出军使向千人将报告,有大批秦军来袭。然后把弓箭兵控制在自己周围。
在赵军进入阵地的时间里,秦军已经出现在百步之内。原来看上去黑压压一片的秦军,现在也看得清楚了,人数也就数百人,只不过相互之间拉得很开,远远看去,造成了人数众多的假象。
赵军五百人将下令向人群正中射箭,一阵箭雨过去,似乎传来几声惨叫声,但没有影响大队前进的步伐。第二箭和第三箭射过去,连尖叫声也少了,也就一声两声的。
五百人将心里更慌了:如果射箭不管用,那要怎样才能阻止秦军的进攻?他没有想到别的办法,只有让弓箭兵再射一轮三箭。这一次,听上去效果更不行,几乎就像射到空地上。
转瞬间,秦军前进到五十步距离。五百人将这才看清为什么射箭的效果越来越差,因为秦人在行进过程中自动避开了箭雨射击的位置,现在那里还留下一个大大的空当。这群秦人没有盾牌,手里握着长长的兵器,堪比长矛,但却十分轻便,因为他们是跑着上来的。他们之间的空当依然很宽,五百人将下令射箭,赵军向着人群连射三箭,大部分箭矢都从人群之间穿过去,没有射中任何人,偶尔有一两箭射中了,也无济于事。
五百人将对弓箭完全失去信心,下令格斗兵出营迎战。
格斗的主力是前排的盾牌兵和后面的长矛兵,长戟兵散在他们身后,起辅助作用。
赵军营门大开,盾牌兵和长矛兵首先拥出,迅速列成阵势,向秦军开进。秦军则让开正面,向他们的两翼包抄过来。这一下,格斗的主力失去了打击目标,长戟兵冲到前面,主动与秦军包抄的部队作战。
秦人是长长的竹竿,上面缚着戈,猛力斜劈下来,声势惊人。长戟的长度不足,根本够不着秦军,多数人只能选择后撤,少数人想格挡一下,不是被打中了手臂,就是被勾住了戟杆。戈在猛力打击之下,顺着戟杆滑下来,直接伤到前手,长戟落地。第一击猛劈之后,第二击接踵而至。竹竿打到地上,反弹而起,而秦军借着这股反弹劲,上前一步,猛力向上一掀,又有不少长戟落地。只三两下,就把冲上来的长戟兵击溃。
秦军在击溃赵军长戟兵的阻拦后,也没有回头再攻击赵军的格斗兵,而是迅速向赵军营地冲去。赵军五百人将见状大叫道:“上仓,上仓!”带头向粮仓跑去。弓箭兵也跟在后面,跑往粮仓方向。
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秦军进入了赵军营地,跟踪着弓箭兵向粮仓方向冲去。同时,有人从赵军营地的火坑中捡起几根燃烧的枯枝,点燃了营栅;又爬上瞭望哨,点燃了瞭望所。
得到报告的千人将一面将敌情上报,一面带领另一营增援过来。被甩在营外的格斗兵也调转头,企图冲入营内。那些没有入营的秦军在外面与赵军纠缠,阻挠他们前进,搅乱他们的阵形,为营内的士兵争取时间。当连瞭望哨都被点着后,营外的秦军才略略放松,放赵军进入,自己也跟着进入赵营,与营内的秦军一起夹击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