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见状,面上才溢出的笑容复又淡去了。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史记》。卢生侯生议论了这么几点:1、秦始皇狂妄自大、残暴不仁,2、他重视断案的官吏而对博士多有冷遇,以自我为中心,不肯虚心纳谏,3、他重刑罚好杀戮,动不动就对人施以严刑,从官员到方士,脑袋都悬在裤腰带上。大家觉得,哪一点,是让秦始皇最不能忍受的呢?或者换句话说,换做是你自己,你觉得哪点最让你生气?】
朱厚照举手:“我习惯了,他们骂什么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朱祐樘遽然起身:“啊?!”
这什么情况?谁能告诉他这什么情况?!他儿子怎么就对这些话“习以为常”了?
刘彻倚在靠背上,懒懒道:“全都不能忍!”
嬴棠本来是想借着大家都会选择的答案来引出下面的内容的,结果蹦出来这么两个不一样的焰火,属实让他无措了一瞬。
最后是李世民站出来替他解了围:“自然是第三点,这已经不是对个人人品的批评了,而是实实在在的,要带跑风向。”
这种话传到百姓耳朵里会是什么样子?
官员、术士都时时有性命之忧,那你们这些普通人呢?是不是会更惨?
本来秦统一没多少年,这六国之人,心就不在大秦上。
这些人这么一说,不就是要让本就不稳的民心雪上加霜吗?
【然也!】
嬴棠对适时解救他的李世民感激无比,若非还在讲正事,他就要现场来几个揖了。
【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对于攻击他本人的话语,容忍度还是非常高的。但是你要煽动人心,威胁大秦的统治。他就忍无可忍了。所以,《史记》中,面对这种情况,秦始皇选择了以“妖言”罪,将涉事人员交给了御史审理。综上所述,你还能坚持说他就是针对儒家吗?】
他分明针对的是一切试图和大秦为敌的人。
司马迁也觉得有必要为自己辩解一下,就这个天幕的机制,没准儿某年某月某日他就撞上了秦始皇本人了:“我套入我自己的思维想了一下……我也只是把知道的东西都写上去了啊。不管是前面侯生卢生毁谤秦始皇、妖言惑众这件事,还是后面扶苏的话,我都没有说他是针对儒生啊!”
前面是方士自己犯了诽谤罪、谣言罪,后面惩罚“诵法孔子者”也是用的“法”。读下来,一点针对性都没有啊?
哪点提到他讨厌儒生了?
所以始皇帝,后人过度解读,能怪我司马子长吗?你多看看刘向他们啊!
【如果大家觉得我一心向着嬴秦,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分析一番嘛。把“以法为教”付出实践也好,用道家的清静无为6也好,其实都是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包括前面提到的“神仙学”。】
后世的文人墨客说到秦皇汉武,总会提到他们寻仙求药的事情,并对他们这种迷信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但他们忽视了,秦始皇他的所有决策,都是围绕着政、治转的。
说白了,就是这个人,是理性远远胜于感性的。很少纯出于个人喜好去做某件事,大多数时候都是看它背后掩藏的利弊。
就拿求长生药这点来说,他要长生是为了自己享福吗?
他那是为了让自己能为大秦奋斗千百年。
所以对秦始皇,不能拿普通人的思维去套他的思维,要想摸清他在想什么,从政、治局势角度分析就对了。
【都说秦始皇痴迷于寻仙,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原因呢?你们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好想的,他是个皇帝,想当不死的神仙独霸江山千万年,不是很正常吗?就是他有点着魔了。但是就秦始皇这个人而言,他真的会为什么东西“着魔”吗?除了在大秦搞基建外。】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后期那么执着于进行寻仙活动呢?最表层的目的,应当是:“崇方术而抑巫鬼”。巫鬼,大家是不是能联想到什么?】
秦武王位面的嬴稷立马道:“楚人尚鬼崇巫。”继而用一种自以为隐蔽的小眼神儿,觑了一眼身边的人。
他老娘芈八子呵呵一笑。
【不错。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是非常信仰鬼神的。众所周知,信仰可以控制人心,秦始皇要达到人心真正归秦,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信仰崇拜上下手。他想要借着提高方士的地位,来打压原六国巫祝的势力,然后,整合思想。】
“你又不是他,你怎么晓得他就是这么想的?”刘彻嘀咕道。
这当然不意味着他政治敏、感度不行,相反,结合现有的对始皇帝的了解,刘彻心里对嬴棠的这种说法,是相信的,甚至还有一种“果然如此,这才符合他人设”的感觉。
但是心里清楚是一回事,不想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说好的大家是修仙发烧友,要寻仙一起寻,要被文人讥讽就一起被文人讥讽。
可你这个浓眉大眼的,怎么和我不是一个目的啊?
嬴政若是知道他的想法,必得回一句:那是你自己认为的说好,我从始至终一句话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