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贺军事学院的开学标志着唐贺军进一步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如果说以前的唐贺军主要是战力、装备这些比普通唐军强,另外从体制来说是职业化的一种标志,那么军事学院就是唐贺军朝着专业、全面的发展方向开始走出了第一步。因为军事学院是一个新的学院,没有多少以老带新的可能,所以就变成了何立文主讲,李贞英负责辅助的方式,好在军事学院与其他学院不同,第一是现在有了喇叭,可以一堂课直接一起听课,虽然效果肯定没有分班制的好,但是也没其他办法了,其次就是军事学院涉及到挺多实践内容、比如说沙盘推演等,所以并不是一直在讲理论课,不然喉咙估计受不了。所以何立文的日常也变成了军事学院讲课,实验楼解疑,另外何立文也在军事学院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何立文将所有教材开放,让大家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在课余时间自学,学得比较好的到时候可以上来讲课,这就有了一种研讨会的气氛了,军人都是比较好强的,所以这也给何立文分担了一些压力,其次就是针对以前的战例,利用军报里面的信息,结合这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这个有点类似参谋部的职能,就是换成未来的海陆空三军齐全的情况下怎么打以前的战争,或者模拟以后的战争场景等。毕竟军事学院的核心任务就是作战,比如今天何立文出的题目就是如何用一个军加空军并且在特战队的协同下对突厥作战。当然这已经是讲过空军、特战队等运用的情况下进行的,前面的基础知识就是对即将组建的空军、特战队、海军、自行车、电车等未来发展的军队或者装备进行详细的介绍与运用说明,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基础作战理论的讲解。每20人一组,分成三十多个组,分组讨论,沙盘推演然后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当然得出来的答案也是各有不同,何立文则是分别对不同的作战计划进行轮流交换学习,最后何立文整体点评,然后再根据整体表现出来的不足的地方再补充理论知识,这就变成了何立文在军事学院的日常教学模式。这就是典型的寓教于战了,将教学与战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战争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所以这种模式在军事学院就效果非常好,毕竟现在的唐贺军都是经过了几场战争了,作战案例多,通过对以往战争的重新解读,也有对未来的战争的模拟,这就挺好。当然学院不仅仅是有大规模战争的讨论,也有城池战、巷战、阵地战、防御战、阵地攻防等各种不同场景,不同规模的战争模拟、讨论与学习,结合各种不同的战争场景、战争规模、兵力情况等运用不同的战争理论来教学,这就让这边的教学更贴近于实战。何立文之所以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是贴近实战要求,其次就是唐贺军的后续行动不能停下来,一是第三军在农历八月二十五,按照朝廷的训练计划要开赴各地对唐军进行训练,其次就是准备组建特战队了,唐军的训练不需要何立文参与,但是特战队的训练却是需要何立文花费比较多时间的,这样就需要何立文兼着特点队的训练以及军事学院的讲课,这时间就必须要相对更多的灵活一些。当然何立文也有一个贤内助就是李贞英,另外就是李安澜也是全程参与了军事学院的教学的,李贞英现在在唐贺军的威信自然不用质疑,李安澜则是有公主的身份,所以何立文用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来将唐贺军的教学理顺,后面就基本上可以交给李贞英和李安澜两人来主要负责军事学院了。这大致就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的,前面十天,基本上是何立文讲各种军事理论为主,沙盘推演为辅,中间十天就是以战争场景为主,军事理论为辅,后面的这些时间则是以李贞英与李安澜主讲,再按中间十天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八月二十日教学结束以后何立文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在八月二十五日之前将参加特战队训练的名单准备好,因为第三军要去进行唐军的训练,所以参加特战队集训的人就不能去参加唐军的训练了,特战队何立文是准备九月初一开始进行三个月的集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是与军事学院的轮训一起进行人手就不够了,何立文必须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让李贞英李安澜两人适应军事学院这边的教学。当然何立文也不是特战队集训以后就不管军事学院这边了,但是那边势必要分散不少的时间精力,所以这才错开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何立文是真的感觉人手缺乏了,不管是军事学院也好,特战队也好,对于唐贺军都是全新的,这就等于何立文必须亲身参与,当然何立文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选择,也可以从军事学院抽调一些人过去协助特战队,毕竟军官是轮训的,而且只要第一批轮训完成,后面轮训的时候就可以从前面完成轮训的人里面选一些人来做教官了,不过最终何立文没有选择这种方式,主要是轮训是整体的,军队也是成建制的,如果不是成建制的训练,到时候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参加轮训的人会思维脱节,不利于军队的行动,比如说到时候要派一个军出去,结果军长没有参加轮训,下面的人的想法战法与上面的指挥员就会脱节,这明显不利于以后的作战行动的。所以最终何立文还是咬咬牙,决定自己辛苦一些了,毕竟最难也就是前面两个月左右,就是军事学院一个月左右,特战队一个月左右,只要两个方向都有了一个月左右的基础,后面就按照何立文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训练大纲进行教学或者训练就可以了。:()唐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