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舟也站了起来,对明己拱手一礼说道
“王爷,下官愿负责商税一事。还请王爷放心。下官必定尽心,绝不错漏一家。”
明己看着认真的李云舟,又看向了傻笑的王佐。出声说道
“行了,商税一事不急!而且也不用你们去收。今天咱们商议一下轻农税重商税的可行性!今年农税税制还是照旧!
商税税率拿出一个大致方案,回头你们和司户与司库的人再商议一番。税期的事,我去和老……皇上商议。”
李云舟和王佐对视了一眼,不明白明己如何让商人主动缴税?不过农税作为主要税收,断然不能降低的。
“王爷,农税断不可降啊!”
李云舟出声说道,明己看着他说道
“李大人,你不要激动。我们只是商议可行性。你说说不能降的理由。”
“是,王爷勿怪,是下官孟浪了。”
李云舟先是道歉,随后出声说道
“王爷有所不知,农税自古作为主要税收。支撑朝堂运转,供养百万军卒和百官俸禄。农税事关社稷,断不可降啊!
当今圣上体恤百姓,常行免赋免税之事,朝廷钱粮本就不足,运作艰难。应天府历来便是纳税重要之地,若是轻易减税,怕是会影响国朝……”
李云舟的担忧,明己是清楚的。南直隶的税收占全国十分之二。江南六府的税收可以称的上半个大明财政!
大明的财政远不及唐宋,也比不上满清。算是大一统王朝财政最低的。百姓的日子也没过好!
主要是老朱的土地财政,重农抑商,土地只能种植桑麻一类的经济作物创收,而不是土地商业化。
老朱将各府的税粮计算后刻在石板上,立在户部。便是税收的标准,要求后世也按照这个标准。北方新开土地永不加科。
这也是拖垮大明很重要的原因,后世皇帝都挺孝顺的,牢记明祖训。老朱的文治的确不行。
明己的到来,提出摊丁入亩等计策也算是拓展了老朱的小农思维。维持王朝运转,只有不断完善和进步的制度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李云舟说完,明己认同他的担忧,他不是变法,更不是先驱者。没想过搅动风云。只是想让目之所及过好一点的日子!
“你说的对!农税的确重要。”
明己先是认可了李云舟,随后又说道
“既然是商议,我说说我的想法,减免的农税,是否可以转嫁到商税上面?
原本需要缴税的粮食,朝廷是不是可以用多出的商税从百姓手里回购?既保证了朝堂运转,又达到了重农的意思。
朝廷给予商人一些便利或是名誉保障什么的。双方都不吃亏。以商养农,互相促进。王哥,镇江是如何做的?你给李大人说说”
明己的言论让李云舟吃惊,这是他不曾想过的。王佐将镇江的模式讲述了一遍,镇江商业繁荣,加上出海的红利。
镇江府的农税了胜于无,商人也获得了皇家商会的支持,畅行无阻,不亏反盈。
“王爷,这…,镇江商户竟如此有钱?那镇江府岂不是人人从商?商人可比农户容易许多。”
听完王佐的话,李云舟吃惊的问道。明己白了他一眼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经商的!商人承担着风险,费心费力,四处奔波,并非不劳而获。就算天上掉馅饼也是奔着砸死你来的!
轻商是错误的!商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你看镇江都从商了嘛。你撞几次墙还会再撞吗?
言归正传,农税照旧,商税先议着,有关民生的税轻一点,如棉麻一类的。胭脂水粉,古董字画,生丝绸缎什么的,加个两三成都行。你们就按这个商量吧!”
明己简单的提了要求,农税照旧,两人也不再纠结,开始商议商税的事情。
王佐和李云舟争论,明己负责看戏。直到午时,明己才开口说道
“行了,今天这事先别传出去了。回头你们与司户的人再商议吧,王哥,你把沈旺也叫上。让他带几个大商人提提意见。
李大人,王大人,二位还有事没?没事我就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