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父唏哩呼噜的喝了口玉米糊糊,头也不抬的问道:“老大,既然已经过了高考预选,你就安安心心的参加高考,家里的事情,你少操心。”
李母也接口说道:“是啊,家里的事你别操心,安安心心的考个状元出来才好。”
1983年的高考,依然实行高考预选制度,需要参加县里组织的预选考试,只有在学校成绩前五十名的学生,才能参加高考。
剩下的,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回家,另谋出路。
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还不如中专生,起码中专生能分配工作,吃皇粮。
“爹,娘,俺知道,你们就放心吧,俺肯定能考上。”
老二李惠峰撇了撇嘴:你能考上才怪,你们年级高考预选的五十个人,你第四十八名。
李惠军知道,他肯定能考上,因为,前世,他,是老师。
李惠军被分配到羊里镇中学,在镇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小小的乡镇,竟然有一个高学历老师,全镇的学生,上辈子修来多大的福气。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多值钱?即便是一个大专师范生,想留在省城,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何况是一个乡镇的中学。
校长非常重视李惠军,安排李惠军专门带高三毕业班,主要讲解历年的高考真题。
讲了几十年高考真题,还能落榜?李惠军闭着眼睛,都能想起来83年的考试题目。
“哥哥最厉害了,一定能考上。”,老四李萍扭动着小屁股拍手说。
老三李红看了一眼李惠军:“大哥,俺听老师说,今年参加高考的一百多万人呢。”
李红的意思很明显,老大,你别吹牛吹的厉害,让爹娘白欢喜一场。
“李红你放心,你哥肯定能考得上,将来,你们三个也一定能考得上大学,只要你们能上的了高中,大学的事情,哥哥包了。”
“大哥,你别吹牛不打草稿,俺后年高考,看看你能不能给俺弄个大学上。”,李惠峰已经十三岁,正在上初中,已经懂事了。
“如果不行,俺去读个中专,也能去吃皇粮呢。”
杨秀兰用筷子敲了李惠峰的手,“你哥学习一直很好,要不能跳级?你哥肯定能考得上。”
七十年代的跳级,想跳就跳,和学习孬好无关,全在个人想不想早拿到毕业证。但杨秀兰不知道,一直认为只有学习好的才会跳级。
李茂山斜着眼睛看了眼李惠峰,“上大学才是正经,中专生,别看能吃皇粮,但肯定比大学生差远了,别想中专的事情。”
李茂山的文化程度不高,不懂这些大道理,但是,他和以前村里的一个下放的大学生关系很好,中央一发了知青回城的文件,那个知青立刻就被调回省城,不是大学生的知青,蹉跎了好几年才调回去,很多人还没工作。
李惠峰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话。
李父虽然不善言辞,但只要他发话,谁敢不听?
“明天就回学校吧,抓紧回去复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李惠军五十多岁的心理年龄,也不敢跟父亲拧着来。
“哎”,李惠军轻声答应了李茂山,继续往嘴里塞窝窝头。
李家的生活太苦了,别人家吃的是白面馍馍,生活好点的,偶尔还能吃点白米饭打打牙祭,李家只能吃点野菜窝窝头,配点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