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以前不知道供销社收咸鱼呢?”,李惠军似自言自语,又似询问王邦。
王司机看了一眼李惠军:“以前也没人来卖啊。”
额,这个理由很强大。也是集体经济的一贯尿性。
供销社不缺这点咸鱼,有人来卖,他们就收,供销社的货架上就有咸鱼。没人卖,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收货。
供销社的好货太多,不缺这一款小咸鱼。
“那你咋知道泉城供销社收咸鱼?”
王司机笑了笑:“我见过。”
李惠军没话了,实在没法问,后世的灵魂,接受不了如此佛系的供销社。
凌晨三点,泉城供销社的大门打开了,一辆辆货车开进了供销社的大门。
李惠军二人把车开到干货区。
“王邦,今天怎么到我们这来了?”
王邦立刻跳下驾驶室,拿出李惠军给他的红塔山,塞给了来人一支。
“我们主任家的外甥,帮着村里卖点干货,我就顺道送过来了。”
来人拱了拱鼻子:“吆喝,小咸鱼,好久没来这种好东西了。今天价格好,五毛五一斤。”
收货的价格随行就市,每天都有变化,上级供销社会提供一个指导价格,在一定波动范围之内,市一级的可以自主决定。
王邦顺手把介绍信递给对方,“兄弟,我们主任的外甥,给的高高的哈。”
“好说好说。”
立刻有人过来卸货,王邦领着李惠军过来,“惠军,这是你的本家,李文明,专门管干货的,以后你们多亲近亲近。”
李惠军赶紧过去,随手塞了一包烟,“李大哥,以后麻烦您了。”
李文明看了几眼李惠军,“感觉你和我儿子一般大,怎么能喊我大哥呢?”
“您儿子多大了?”
“十七,上中专呢。”
李惠军的马屁立刻跟上,“哎呀,侄子眼拙了,感觉您只有三十岁不到呢,没想到您儿子比我大一岁,李叔,以后靠您了。”
王邦好奇的看了李惠军一眼,这小子行啊,攀亲戚的速度,赶上自己了。
过完了称,“惠军,一共是五千五百三十八斤。”
李文明说完后,把签字的条子递给了李惠军。
王邦立刻拉着李文明走到旁边,说起了悄悄话。
过了会,李文明又把李惠军手里的条子抽回去,换了一张。
“我记错今天的价格了,好像是五毛八一斤,按照规定,应该是货卖完后才结账,但这几天小咸鱼一直缺货,就提前跟你结账吧。”
摸爬滚打几十年的李惠军立刻明白啥意思。
“李叔的情意,俺和俺舅舅记住了。”
李惠军独自到领钱的窗口,拿着条子换了三千二百一十块钱。
李惠军感觉手抖得厉害,几天时间,净赚三千多块。
即便在21世纪,三千块钱也不是小数,何况是八十年代初,每月的人均工资不超过一百块。
三千多块钱,三百多张纸币,起码好几斤重,李惠军紧紧抱着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