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一载,谢三郎提兵东进,前往洛阳平叛。
五月十八,逼杀李林甫。
五月十九,郊迎严挺之。
五月二十,天子拜相,严挺之入主政事堂,正式就任大唐首相。
同日,天子拜将,任命,天下盐铁使、海疆防御使、淮南节度使、御史大夫、柱国、汜水侯谢直,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专事平灭安禄山谋反一事。
五月二十一,谢直率领麾下三千铁骑,以及长安工部在册的各类工匠,东出长安,直奔洛阳。
六月初一,抵达洛阳之后经短暂停留,再次出发,奔赴洛阳城东四百里的汜水关、
六月初三,谢三郎抵达汜水关。
谢直不仅仅带走了长安城中的工匠,洛阳工部的在册匠户,也没有逃出他的掌握,就在洛阳短暂停留的时候,也曾下令,命洛阳所有在册工匠,在三天之内,到汜水关报道。
谢直抵达汜水关以后,第一道命令,就是清空汜水县城。
必须明确一下,汜水关跟汜水县城是两回事,两者相距七厘有余。
汜水关北临黄河、南拥嵩岳,坐落在中原东西分野的咽喉要道之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从周穆王在此囚虎而得名虎牢关,等到大唐立国,为了避讳大唐皇族先祖李虎的名讳,改虎牢为汜水。
说白了,汜水关,这就是一个军事要塞,还是历史闻名的那种。
可是军事要塞这种东西……它不宜居呀,那就不是一个老百姓过日子的地方……
所以,就在汜水关以东七里处,重铸新城,那才是如今大唐的汜水县城。
谢三郎既然把正面战场选在汜水关,要在汜水关死死顶住安禄山的兵锋,以此来为整个大唐争取时间,又怎么可能眼看着距离汜水关区区七里的汜水县城,蹂躏在安禄山叛军的铁蹄之下?
那可是他老家!
所以,第一个命令就是清空汜水县城。
所谓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
河北地的各个州县,实在是照顾不过来了,汜水县城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也要抢救一下——清空城池,将所有汜水百姓,都搬迁到汜水关以西!
清空一座县城,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之内,将所有百姓整体搬迁,这个任务,按理说很难,毕竟大唐百姓的乡土情怀很是浓重,人死了还要讲究一个落叶归根呢,更何况一家子人都祖祖辈辈生活在汜水县城之中……
不过,这个任务,在谢三郎的手上,相对容易了很多……
一来,谢家本就是汜水县人,而且是汜水县当之无愧的门面家族。
大唐就讲究个“名门”讲究个“郡望”,山东有五姓七家,关中有关中四姓,江南有王谢遗存,这都是天下顶级的名门,甚至以“门阀”相称。
汜水谢家,有因为谢三郎的关系,如今冲击天下名门就差“临门一脚”了,只等谢三郎入主政事堂,坐稳了大唐首相的位置,然后谢家子弟一个个开枝散叶,往下几辈人之中再出几个像样的子弟,传续写三郎的衣钵和影响力,百年之后,汜水谢家,那就是堂堂的天下名门!
在这种情况下,同为汜水人,一个个也骄傲得不得了,说句实在话,汜水人如今出门在外,一提自家的祖籍乃是汜水,其他郡县之人,都免不了也要因为谢三郎而高看他们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谢三郎回到了汜水县,直接下令,就俩字儿,搬家,汜水人虽然也故土难离,但是还真说不出来什么?即便不会甘之如饴,但是也不敢硬扛着不听……
汜水人又不傻!
在外面说话,谢三郎必须是咱们汜水人的骄傲,你说他坏话,就是不给我们所有汜水人的面子!
回到家,关起大门儿了,一家人聊天儿的时候,还不说两句实话啊……
谢三郎,汜水人谁不知道?尤其汜水县的老人,那都是看着谢三郎从小长到大的,一提他十多岁时候那德行,到了今天还有骂“老天爷瞎了眼”的,那就是一个混子,怎么就成了国朝的御史大夫了呢?看来,读书还是有用啊……
现在,谢直回到汜水,下令,搬家,你搬不搬?
不搬?
都不用说什么天下兵马副元帅什么御史大夫的,只要谢三郎把十多岁的那混蛋劲儿拿出来,你敢说不搬,他就敢亲手把你家房子点喽!
所以,还是老实听话吧……
二来,谢直的爵位,也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