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丘县丞张通幽。
干啥?
他请求与颜泉明同行,一起到汜水关前找谢三郎献俘。
理由很是直接。
他的哥哥,张通儒,乃是安禄山麾下的将领,很得安禄山的信重,那真是响当当的一个安禄山的死忠,张通幽说了,安禄山谋反,不得人心,早晚必然以失败而告终,现在叛军主力被阻挡在汜水关,安禄山与老巢范阳之间的联系有被颜杲卿切断,眼看就要败亡在即,安禄山败了,无所谓,但是他哥张通儒必然会追随安禄山一同败亡,到了那时候,他们老张家怎么办?总不能因为张通儒一个人一条道走到黑,就全家一起跟着陪葬吧?
现在机会来了。
他张通幽在常山郡“反正”之后斩杀安禄山叛将的过程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朝廷不封赏,却也不应该以“张通儒从逆”一事株连到整个老张家。
他张通幽这一次想跟着颜泉明一起去献俘,一来想跟着“蹭”一份封赏,二来也想在汜水关,在谢三郎面前落下一份好印象,为日后之事做个准备。
颜杲卿至诚君子,还真会“急人所急”,一听张通幽这个理由,竟然同意了。
结果,张通幽就和颜泉明一起,走河东陆路,前往汜水关献俘。
走井陉,见陇右军节度副使郭子仪、都指挥使李光弼,都兵马使谢方,都没有什么问题……
到了太原,出事了。
陇右军“光复”太原之后,天子李老三重新任命了一位太原尹,名叫王承业。
他之所以能够当上这个太原尹,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出身与太原王氏,在安禄山这个河东节度使叛乱的如今,任命一位当地门阀出身的太原尹,相当有助于太原以及河东局势的稳定。
这位王承业也知道这一点,上任之后努力维系了大唐“龙兴之地”的稳定。
按照道理说,只要王承业能够保证太原甚至河东的局势稳定,成功度过安禄山叛乱这段时间,就是有功于国,日后前程,自然不用多说。
不过,他却还不满足,总想着还能更进一步。
现在,机会送上门了。
颜泉明带人献俘,要路过太原。
王承业胆子也大,仗着太原王氏在自己身后撑腰,根本不把颜杲卿父子放在眼里,直接出手,扣押了颜泉明一行人,另外做了一份奏表,贪天功为己有,派人带着三颗安禄山叛军将领的头颅,自己去献俘!
也就是他知道,人家谢三郎向来是眼睛里不揉沙子,怕自己派去献俘之人被谢三郎看出破绽,根本就往汜水关送,直接派人前往长安献俘,理由也充沛,你谢三郎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专事平灭安禄山叛乱,这是不错,但是天子李老三还自认了天下兵马大元帅呢,向他献俘,一点毛病都没有。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王承业为了取信天子和朝廷,开始在颜泉明身边的人身上动心思,颜泉明身边的贾深、翟万德,直接破口大骂,而张通幽却在思索之后答应了下来,当然,有交易,王承业不是说要抢功吗,行,我不跟你抢,但是你上报的奏章之中,要夸大我张通幽的功劳,我还得给全家人保命呢……
就这样,一份被奸邪之人炮制出来的“请功文书”,取代了常山郡真正的文书,被送到了长安。
李老三也不知道这情况啊,一看叛军将领的头颅俱在,又有内丘县丞张通幽亲自出面汇报,顿时龙颜大悦,对太原尹王承业和内丘县丞大肆封赏。
事情如果仅今年发展到这种程度,虽然恶心,但是也不是无法挽回,毕竟不过是争抢功劳而已,待事后查明,还以公正也就是了。
但是,王承业千不该万不该,为了一己私欲,将国事置之脑后。
原来,在颜杲卿派人请功的同时,安禄山也已经知道了后路被断的事实,派大将蔡希德统兵上万直扑常山,意在重新打通身后的运输线。
颜杲卿却深信谢文所言,“郡中兵马不及安禄山叛军精锐,难以正面相抗”,得知蔡希德来势汹汹之后,派谢文回平原郡向颜真卿求援,同时,也派人前往河东,请王承业增援常山郡。
结果,做贼心虚的王承业,根本不理会颜杲卿的求援,不但不派河东军出战,还以“供应军需困难”为由,拖住了陇右军增援的脚步。
颜杲卿不得已之下,率领常山郡军民独自对敌、死守藁城,历时八天,久等援军不至,最终弹尽粮绝,兵败常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