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无序,却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
眼观无痕,直感痛觉加剧,粒粒坚实。
冰凌,岂不正是生硬无情之物,就正如这草原上的风,总能肆无忌惮地席卷着一切。
金忠没有再言,只是下垂了通红的脸,有意躲着风中冰凌。
只不过,他的脑袋已在承受无死角的砸击,一时之间脑中呈现出的画面,也时而真实,时而虚幻。
——谁能想到,明军过了应昌后,根本没在榆木川停留,便朝北直过屈裂儿河,就连到达答兰纳木儿河的这一路上都是一马平川,未见一人。
——将士们好似皆卯足了全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进发。这大概要得功于那场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让明军有了八日的休整。
可,现下回想起来,金忠竟也察觉出了些许不对。
——若想在草原上生存,就绝离不了水源和食物。
在朱棣第三次北伐时,曾在屈裂儿河与兀良哈三卫进行了一场大战。
此战,兀良哈大败,明军也斩首了兀良哈部部长数十人。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疑似暗通阿鲁台的兀良哈,为何不逃呢?
至少,他们可以像今日的阿鲁台部一样,消失在空旷无垠的大草原上,避开明军的锋芒,得以保存。
此刻,金忠不禁自问,所得到的答案也不外乎是水源和食物。
事实上,在第三次北伐时,明军想要灭掉兀良哈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兀良哈虽没阿鲁台部的人口多,战斗力也相对弱些,但,兀良哈和阿鲁台部一样都甚是熟悉草原环境。
当时,明军采取多路出击、迂回包抄的战术,以两万步骑兵分五路扫荡了兀良哈在洮儿河一带的驻地。
但,这也绝歼灭不了兀良哈。
如果,你见过大草原上的狼群,或是见过一只疾奔在羊群中的狼,那一定能想象得到原因在哪。。。
无论多大的包围圈,狼总能突围出去,且,你还绝对追不上它。
而,使兀良哈走向最终败局的,也是他们舍不得手中的牛羊和辎重。
兀良哈人在被明军多次包抄围击后,溃散的千余人便躲进了屈裂儿河北面的深谷中。
当时,正是宁阳侯陈懋率领了五千御前骑兵前去围剿,最终全数俘获兀良哈残部,以及数万只牛羊马,并夺回了被其掠走的大明边境百姓。
从这一战中,无论是数万的牛羊马,还是被擒走的大明百姓,都成了兀良哈难以割舍之物。
即便,他们最后只剩下千余人也要守住这些,这些也是他们得以生存的必备之物。
大草原就是这样,始终都像蓝天般广阔,任凭雄鹰飞翔,百无禁忌。
可,雄鹰不需要随身携带食物,但,人却需要。
再回首此次北伐,金忠虽从阿鲁台暗探那里得知了阿鲁台部的行踪。
但,他和殇沫到了答兰纳木儿河后,又不见任何敌军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