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光郭猛向温国报送了潼关之战的详情,就连子奔也在瑕邑凭空“想象”了一份。
只可惜这个时代用丝帛太贵,用木简竹简也不便宜,因此无论是郭猛还是子奔,所写的战斗过程在后世看来,简直只有骨架毫无血肉,看似不足以让温国这两位关键人物辨明真假。
只是描述固然不易恢复战场原貌,但是相比于子奔从一个突击接着另一个突击,一个胜利奔向另一个胜利;显然郭猛的用计似乎更可信一些。
只是事关嫡孙之名,温国国君伯乔和太子温颖显然也不能完全下定结论,故而伯乔只能询问温颖这个子奔的老爹,到底谁的说法更为可信。
“以吾看来,只怕子奔之言,多有不尽不实之处。”
毕竟是亲生父亲,虽然精力更多倾注于早已战死的嫡长子身上,
但是对于嫡次子,亦不是两眼一抹黑。
然而温颖的回答,却让伯乔多有不满。
“如此说来,寡人的亲孙乃在欺骗寡人?”
温颖心中叫苦,所谓子之过父之错,自己的嫡次子若是在欺瞒自己的国君父亲,显然自己也免不了有教养不利之嫌;而且子奔自小爱好军事,并且最近三年没少随军或守御城墙,或随军反击,这让一直希望看到温国军力提升的父亲伯乔很是欣慰,更是将更多资源倾注于子奔。
——如果说谎的是郭猛这个外孙,那就好办多了。
只是温颖虽然与郭猛接触不多,但是仅就两人上报的战报,温颖便已认定自己的宝贝儿子所说为慌话,所谓知子莫若父而已。
但是为了给儿子一些颜面,温颖也只能勉强为子奔开脱一二。
“缭所提之建议,汝当如何视之?”
“若吾等再派子英赶往瑕邑甚至潼关,则子奔必然知晓吾等已不信其战报。”
“因此吾等不便再向瑕邑派遣子英前往?”
伯乔脸上难得出现笑容,可惜他高兴太早了。
“以孩儿之见,事关温国前途,子奔些许颜面何足挂齿,当派子英前往瑕邑。”
温颖艰难地将此话说完,随后深深地向父亲叩首致歉。
“啪”
一只玄色的陶器被摔于地上,毫无疑问地四分五裂,溅起的碎片甚至击到温颖身上。
“汝究竟何意?难道寡人的亲嫡孙会哄骗于寡人?”
果然如此。
温颖叹了一口
气,更是低着头不敢抬起,父亲果然接受不了自己倾尽心力所指望的嫡孙居然只是样子货。
“公子猛(郭猛)显然与子奔已有矛盾,否则绝无可能两人分别上书;若子英前往,当能转圜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