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北崤道。”
郭猛当即下令走北道,而缭则是一副本该如此的神色。
当然他肯定不知道郭猛心中盘算着,返程之时必须也走一走南道,把这两条重要通道亲自走过一遭,加深对这两条重要干线的认识。
就这样,这只多达100多人的使节团带着战马和牛,浩浩荡荡地向崤函古道北道向东走去。
然而崤函古道之狭窄,远远超出郭猛的想象,郭猛原以为如此重要的东西交通孔道,怎么都应该是“通天大道宽又亮”,而实际上整条道路尽管有过人工的开凿,仍然只能做到“车不并辕,马不并列”,原先郭猛极力要求携带的牛,更是把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让使节团的行进速度根本快不起来,每日行进不过20多里而已。
“幸而公子是在秋后出行,若是在夏季,前方道路甚至积水成湖,百里谷间泥泞不堪,更是难行。”
郭猛看着车夫拼命抽打着马匹,试图让马匹将车子拖出小坑,心中不禁侥幸,若是这道路下了雨,这驷马车乘
更是要陷在泥地里动弹不得了。
——只可惜依照周礼,使节团得乘车前行,否则郭猛早就想骑马快行了,相比于革车,马匹在这种地形的通行效率可是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缭,汝可知道从崤函古道最东边,走到崤函古道最西边,大致需要走多久么?”
看着整只队伍人嘶马叫,郭猛懒的一直盯着,索性向缭请教一二。
“史载三监之乱时,周公从关中调兵赶路至朝歌,完成平叛后返回丰镐,前后历时70多天。”
就这么一条大概300里的通道,居然走了一个多月?这还是通道为自己所控制的前提下!
“所以三监之乱后,为了稳固东方,周公在洛邑(洛阳)设置了殷六师,并任命卫国为东方方伯,以监视东方诸侯。”
郭猛表示了充分地理解,从关中平原调兵居然需要如此长的时间,一个多月时间,东边心怀叵测的诸侯早就不知道闹成啥样子了,必须得在东方险要之地设置重兵镇压。
“就没人想过打通砥柱,让船只能顺着大河快速在东西方调度么?”
“公子说笑了,如此巨大的砥柱,非人力所能打通,而通过砥柱的船只,十之六七撞毁于砥柱之上,谁敢从那儿调兵呢?”
怎么又是砥柱?船只穿越砥柱居然有如此之高的损毁率,也难怪砥柱的三个通道被世人称为:人门,神门,鬼门。
这个砥柱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大大阻碍了
虢国的经济发展,对于黄河这条母亲河的航运利用降低到了极点。
带着淡淡的忧愁,郭猛继续随车前行。
行进不过三日,便赶到了“周文王避风雨台”,这是一个长约50米,宽约20米,高约8米的石坎,郭猛带着使节团成员纷纷登上石坎,向名义上的先祖三叩之后,稍作歇息,这才继续往东赶。
“前面那个石壕有个部落,请诸位穿戴好铠甲,以防被彼子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