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要献祭未出阁的女子,将她们送出城外活埋,这不是疯了吗!”戚姑娘来找顾浮,气得根本坐不住。
那日半仙说要献祭未出阁的女子后,当即就遭到了叱骂,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家的女孩儿成为祭品。
甚至还有人激愤之下拿刀捅了半仙,结果半仙毫发无损,一滴血都没留,越发证实了半仙的本事。
那半仙还说,阴阳失衡,长此以往下去,京城必定大乱,京城乃国都,国都若是无法安宁,必将动摇国之根本。
说完,半仙的衣摆之下生出浓浓白雾,白雾散去后半仙便不见了踪影。
不过还好,半仙消失之前说了,若在城中献祭女子,会使阴气更重,所以皇帝下了令,要监门卫守住各处城门,不叫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带女子出城,以免真有人疯了魔,将未出阁的女子带出城外去活埋。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半仙失踪后,城内的怪事持续不断,甚至有极端之人将自己生活不顺遂也都怪到了阴阳失衡这件事上,红着眼怂恿邻里将各家未出阁的女孩儿送出城去献祭。
戚姑娘这几日到处跑,她告诉顾浮,有婚约在身的姑娘还好些,夫家会帮护一把,将原就定好的婚期提前便可,那些还未定人家的姑娘就惨了,天天惊恐不已以泪洗面。
她们的家人还病急乱投医来找她,问她这有没有假死药,好保下自家女儿一条性命。
混乱持续了两天,这两□□堂上亦是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劝陛下大局为重,也有人说以人命做献祭有伤天和,还有人提议全城搜捕找到那个半仙,说不定还有别的办法可破此局。
到第三天,从不上朝的傅砚第一次站在了朝堂之上,向陛下提出了另外的破局之法。
他说那半仙所言不假,但也不是只有献祭未婚女子一条路可走,挑选百余名尚未婚嫁的女子,令她们长期居住于皇城边上,时间长了也可达到削弱阴气的效果。
傅砚说得轻飘飘,也没解释原理,就一副你们爱信不信的模样,说完就出宫回祁天塔去了。
当天消息传到宫外,上至高门大户,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议论此事。
就在众人觉得这法子未必靠谱的时候,失踪多日的半仙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一家酒楼内,他听说这一消息,站在原地愣了许久,久到酒楼里的人都识出了他的身份,他才开口,让人带他去皇城边上。
众人哪有不依,并跟在他后头,围着皇城溜达了一圈。
最后,半仙站在一处才建好没多久的园子门口,恍然大悟一般抚掌而笑——
“以龙气为掩,混淆阴阳,此法甚妙!妙啊!”
彼时半仙身后已经跟了不少人,听半仙说妙,众人心中皆是一震——难道这办法真的行?!
他们正要向半仙确认,那半仙就已经大笑着长扬而去。
众人紧追不舍,结果一个拐弯,就不见了半仙的踪影。
在拐角处的屋顶上,司涯用手臂撞了撞带他上屋顶的秘阁武卫,小声道:“如何,我演得可像?”
秘阁武卫没有回答他,司涯唉声叹气:“你们怎么都和我师弟一样不爱说话,这样不行,会讨不到媳妇儿的!”
秘阁武卫想提醒司涯,国师已经有了忠顺候,但想想自己一接话,司涯定会叨叨叨说个没完,武卫就硬生生把自己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当天下午,半仙赞同国师之法的传言就已经演化出了好几个版本,其中最夸张离谱的一版,说半仙敬佩国师的道行在他之上,也为自己险些害了京城诸多女子的性命而羞愧不已,于是拔剑自刎以谢罪,死后还有仙鹤飞来,带走了他的尸体。
说得是有鼻子有眼。
第二天,皇帝在早朝上提及此事,说半仙最后停步的园子在皇后名下,皇后愿意为了京城的太平,将这所才建好的园子腾出来安置百余名尚未婚嫁的女子。
皇后还写了一份奏疏,从安抚民心等各个角度出发,提议改换名头,不说他们囚禁百余名未婚女子是为调和阴阳之气,只说她建了一所女子书院,挑选百余名高门贵女来书院读书修习,而姑娘们每月旬休皆可返家,到了年龄要出嫁,也能离开书院,同时再补送一批年纪小的姑娘进书院读书,以保证人数不会减少。
皇后还身先士卒,提前把瑞阳长公主预定进书院,免得引发不必要的猜忌和恐慌。
大臣们原本还有些担忧,怕自家姑娘被选入这“百余名”之内,自此被困在皇城边上,不见天日。
他们中还有人早就相互联系商量,要向皇帝上奏,从平民百姓中挑选这百余名女子,好独善其身。
如今听了皇后的奏疏,大臣们纷纷安心不说,还都萌生了新的念头——皇后把瑞阳长公主都送进了书院,可见剩下的女子也是要从他们这些官宦人家中挑选。若将自己家的女孩儿送进去,不仅性命无虞,能照常婚嫁,还能成为瑞阳长公主的同窗,顺便替自己和家中女孩儿赚取舍身为民的名声。
这……何乐不为?
就这么着,女子书院直接跨过了“能不能力排众议成功建立起来”的难题,并得到了京城世家大族的追捧。
更有人说,历来进士皆称之为“天子门生”,那女子书院的女学生,就是皇后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