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2章张浚之言,三起三落
“哎!”
“临安终究是临安,临安永远不是汴京!可是,陛下已经被临安的繁华迷了眼,已经不想再打了,甚至,北方的国土也好、百姓也罢,对于陛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哪怕是这半壁江山,同样能够享受荣华,何必继续跟金人打生打死?”
“同样,主和的秦桧等人对老夫视若敌寇,当即老夫遭贬。”
“节度使、检校太傅、国公爵位,尽皆被罢免,并且一脚将老夫踢出临安,贬到连州居住!这依旧不够,后来老夫又被贬到永州。”
“十年!老夫蹉跎十年!”
“直到秦桧死后,朝廷有人为老夫鸣不平,所以老夫再度被起复,恢复了国公爵位,判洪州。”
“可这种太平官儿,老夫是真的当不惯啊!老夫再度上书,朝廷当备战抗金,北上恢复故土!”
“陛下在朝堂上言说:张浚今复论兵,极为生事!”
“生事!生事……哈哈哈,老夫身为朝廷官吏,食君禄、忠君事,如何便是生事?显然,哪怕秦桧死了,朝廷依旧容不下老夫这样的人,老夫便是阻挡那些人享受临安繁华的奸佞!”
“老夫第三次被贬,至永州居住,甚至不能往西川与老母守丧!”
“都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可是……可是……”
“金人便是北方的孤狼,他们与契丹人不同,他们不懂得罢手,不将他们打怕了,他们永远不会失去对大宋的觊觎之心。果然,仅数年,金兵再度有了南下的迹象,朝廷无奈,放宽了对老夫居住地的限制,而后金人进犯北疆,老夫先是被启用判潭州,而后判建康府。老夫实不知晓,该不该感激这些金人。”
“当然,只要朝廷还有和谈的希望,陛下就不愿意继续死战!”
“好在天佑大宋,民间忠义之士、无数百姓,尽皆请愿,朝中北伐之声也逐渐响起,金人完颜雍继位,呵呵……按照宋金两国和议,咱们那位皇帝可是直接小了两个辈分,正儿八经的给金人皇帝当孙子了。”
“无奈之下,禅位与先帝。”
“先帝继位之后便是有北伐之心,起复老夫为枢密使,而后的北伐你便知晓了,这是你亲自参加的大战!也是在这个时候,沈堂出现了。”
“这小子就像是一道光,初见时并不耀眼,可是却用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燎原,并照耀整个大宋。”
“老夫纵马横刀一生,佩服的人没有几个,可是这个小了老夫几十岁的小辈,却是让老夫敬佩的五体投地!”
“不是有传闻,说开封显出这小子的神像么?可老夫真的以为,这小子便是星君下凡,因为也只有如此,才能在十年间办到任何人也无法办到的事情。”
“所以,当时老夫便给史浩传话,这小子必须要保,无论什么情况,都要将他保下来,并且让他成为主战派的火种甚至是领袖,本来我以为,待到我们这些老家伙死了,他可以继续带领主战派,至少让朝廷有北上的火种,很显然,老夫小看他了,他不是火种,而是最为炽烈的火焰,他的信心、他的强大、他的睿智让所有有识之士见到了希望和光明。”
“就如同我们所见到的,他带领着大宋的兵马征南逐北战无不胜,周边邦国,不管是大宋未曾征服的南疆亦或是让无数人心碎的金人,尽皆臣服在他之下!”
“这便是希望!”
“他是上天赐给大宋的希望,他与陛下君臣相合,君臣不疑,至少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有他和先帝,可以让大宋恢复前所未有的光芒,甚至,是超过太宗、太祖之时的强大。”
“可是临安之变,却是将一切都改变了。”
“先帝被赵惇那个逆子囚禁,朝廷再度崩塌,整个大宋突然间四分五裂!当时,老夫真有砍了赵伯玖、赵惇这两个蠢货的想法,为了一己之私,颠覆大宋,让无数百姓遭难,让所有的希望破灭,他们罪该万死,他们便是死了,也得不到历代先贤的认同和原谅。”
“沈堂从北地归来率兵勤王,当时老夫便意识到,他恐怕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了。老夫知道,有些事情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沈堂已经不是自己一个人。”
“不过,好歹还有希望,至少如果先帝站出来,我相信沈堂不会继续走下去,哪怕结果并不一定是好的。所有人都相信,沈堂对于先帝的忠诚无须质疑!可是,赵惇那个蠢货却是将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磨灭。”
“当先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之时我便知道,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这大宋的江山,这汉人的天下,只可能有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一个便是自行崩塌,被外族所占据,另一个便是沈堂镇压天下,开创自己的基业。”
“我有想过,我身为大宋之臣,要眼睁睁的看着沈堂颠覆了大宋的江山么?为此,我犹豫了许久,不过我很快想明白了,此事说来复杂,想明白也就简单了。”
“无非是我任凭这花花世界沦丧异族之手,而我可以当一个大宋的忠臣,铭记史册的忠臣!以后的史册上会记在,我张浚未曾臣服沈堂这个叛逆,而是为了大宋死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另外一个结果便是,我帮沈堂一把,帮着他稳定南方,让他将先帝未曾做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忠奸又能如何?身后之事,任凭他人去说吧!所以,沈堂一封信,我便是率兵北上,去跟党项人死拼了,我相信沈堂不会让我失望。”
“平定南方,渡河北上,降服党项,破灭金国!沈堂就像是一个无敌的仙人一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做完了这一切!当老夫亲眼看到属于中原的大同府、看到属于中原的燕州,老夫自己告诉自己,当初的选择没错!这便是我所想要的!一个人的清名,比不上这汉人的无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