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宣罢,司马昭即刻扶司马师灵柩入朝谢恩,事遂谐也。
谢恩毕,即刻于司马府搭设灵堂为司马师发丧。
魏主曹髦无奈之下,也只得身着素服前去司马府吊唁,假装甚为悲伤,哭的一塌糊涂,灵堂之上,封谥司马师为忠武。
封谥司马师为忠武,实乃魏主曹髦无奈违心之举,然不如此又能如何?
实实可笑。
自此,大将军、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等等官职以及剑履上殿、奏事不名、九锡、假皇钺之类也皆封于司马昭,爵位更是升为高都公。
司马昭如同司马懿、司马师般,对于九锡之类虚职固辞,只留实权。
一时间,大魏朝堂大权,尽皆归于司马昭。
司马昭为稳固朝权,即刻大殿之上论功行赏,封钟会为黄门侍郎,爵位由先前无有封地关内侯升为东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封尚书傅嘏爵位升阳乡侯,增加食邑六百户,加上原有六百户,共有食邑一千二百户。
傅嘏不久病逝于洛阳,司马昭让其子傅祗继承傅嘏阳乡侯爵位。
其他诸位将军、大臣也皆封官拜爵,朝野上下又是肃然一片。
封赏毕,司马昭方想起许昌对司马师之誓:“必诛杀毋丘俭三族。”
毋丘俭早已是被张属射杀于颖水芦苇荡中,且其弟其孙也皆逃遁至东吴,暂且无可奈何,然,凡大魏内毋丘俭及文钦三族皆下令诛杀于洛阳城东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洛阳城东市,侍御史杜友监斩之时却觉如此连坐甚是残忍,在只诛杀为首者十余人后便就报于朝廷,朝廷也觉杜友言之有理,即刻采纳其谏言,不再追究其他人,刑场之上贬为庶人予以流放。
后司马昭听闻,却也未置可否,诛杀毋丘俭、文钦三族之事遂不了了之。
如此这样处置诛杀毋丘俭、文欣三族之事,非是司马昭慈心仁义,实乃司马昭刚掌朝权根基不稳,不想就此节外生枝,免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有意稳定朝纲,稳定司马氏朝权而已。
稳定大魏朝野上下颇为容易,然对于宿敌蜀国姜维来说,司马昭却是稳不了。
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刚掌朝权之事,即刻被洛阳城中西蜀细作探知,随后一路报入汉中姜维。
姜维伐魏之心不死,今见时机又来,不由又生伐魏之心,即刻与夏侯霸商议。
夏侯霸听了也不觉时机已到,即刻跟随姜维成都觐见后主刘禅。
大殿之上,姜维甚是激昂:“今魏国大将军因毋丘俭、文钦反叛谋反,于淮南军营之中受惊吓而致目出,不久病逝于许昌,司马昭匆忙之中继承其位,初握重权。想必司马昭稳定朝权之时必不敢擅离洛阳。且魏蜀边关大都督郭淮也已病逝,现有陈泰代之,魏国边关也可谓是风雨摇摆,飘忽不定。臣姜维奏请陛下,准臣趁此良机兴兵伐魏,克复中原以终丞相遗志。”
这些话对于后主刘禅来讲,早已听腻。
现如今大将军费祎早已被人杀害,其间能擎肘姜维者寥寥无几,如果不准,姜维必又喋喋不休,与其让其在大殿之上如同苍蝇般嗡嗡不断,不若准他伐魏,打发边关去为妥。
后主刘禅不由烦恼姜维。
“准!”
后主刘禅大殿之上眼皮不抬的就准了姜维伐魏之奏:“命姜维为大将军,统领汉中兵马,总督中外诸军事,即刻返汉中,携手车骑将军夏侯霸兴兵伐魏。”
喜欢晋乱()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