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安诸于内
“集体经济!”
对于国内的需求缺口,李胜利的回答也很简单。
乡镇企业、集体经济,无疑是满足内需,最快、最好的法子了。
现在的内需,说的直白一点,无非衣食这两类最基础的生存资料。
住与行,现在都是没条件提出的。
生育问题就是摆在面前的粮食问题,而且还是很紧迫的口粮问题。
出口大米换小麦、玉米,这一点点的差价,都得看在眼里。
口粮的问题严不严重李胜利不知道,但具体的行为,可以解释问题的严重程度。
“集体经济?
还是你之前那套,发展小手工业攒足本钱,开办合作社跟县乡之间小工厂的建议?
这不是不可行,但生产范围跟技术怎么解决?”
传统的编筐、丝织、茶叶,不是用不到机械设备,而是原本的设备,勉强就能满足供求。
出国去捷克之后,为了谋求技术,老杜还在外面闹过笑话。
想着昨晚自家这贤婿,因为巴豆提到的淮南子一书,杜老爹这边对李胜利也有了客观的评价。
书中的道理是读活了,可惜小年轻没长性,不能深入进去。
咱们求诸于外,就是不断扩大市场的鸿沟,促进产品价格的涨幅。
按照原有的印象,国内对于德式的工艺跟机械还是比较推崇的,比如纺织业中的海德堡。
一问之后才知道,海德堡是印刷机厂,生产的是纺织业之中,末端的印花机。
到了捷克,谈到纺织业中的海德堡,老杜自然被人嘲笑了。
“爸,您跟钮璧坚不是弄来了技术吗?
而真正的德式纺织机的生产商是卡尔迈耶,对于这种嘲笑,老杜这边只能虚心接受,加倍努力谋求技术。
而这类提花机从基础到发展,德式技术里都有,而且还不止是一家的技术。
李胜利的这个说法,让老杜的眼前一亮,这么说话,他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安诸于内、求诸于外,这话倒是被你说明白了。
想到深入一节,杜老爹又想到了李胜利的职业,或许中医真的才是适合自家这位贤婿的职业。
这些技术,许多都是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的技术汇总,德文版跟英文版都有。
当产品价格涨到足以进行技术革新的时候,下面的小手工业合作社,就会主动去寻求技术的革新。
但也没闲着,德奥意法一些欧洲国家的民用技术,鬼佬在战后也没少划拉。
成立一个机构,专门应对下面对技术革新的需求。
一茬又一茬,只怕三五年的时间,这机构,就会变的极其庞大。”
有了这样的思路,接下来老杜这边也就有了话题。
二战之后,鬼佬那边没抢到德式的军工技术。
当产量跟需求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的时候。
只要论证之后,切实可行,而现有技术之中,也有满足这类需求的技术。
到时候遍地开花之后,又是新一轮的技术革新的开始。
在具体的技术上,你有什么看法吗?”
这下老杜在捷克谋求的技术,也就有了基础可言,费劲的无非就是翻译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