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此前诸葛瑾担任了这个职责,所以诸葛亮和诸葛均才能跟着叔叔走。
面对僵硬的汉朝孝道,诸葛瑾不得不琢磨:要不把诸葛亮拉回广陵尽孝,把自己置换出来……
然而,就在他捉摸这个计划时,宋氏见儿子难办,终于决心摊牌:
“瑾儿,我这两年吃了这么多苦,也想明白了。如今刘将军失了徐州大部,琅琊郡估计是拿不回来了,你亲生父母早已合葬,入土为安,我也不是非得百年之后凑这个热闹、硬要回琅琊埋骨。
既然你能做大事,安身立命,我也就放心了,便自回宋家立户,将来改嫁由身,你也不用被孝道束缚。”
诸葛瑾大惊:“母亲不可勉强!难道是孩儿志在四方,才让母亲生出此念……那实在是不孝之至了!”
宋氏连忙捂住他的嘴,让他别多想:“关你什么事,我毕竟也才二十六。这次你去许都,我自己想明白了,自愿寻人改嫁。
前些年只担心你尚未出息,不能顶门立户,才熬到现在。如今你前途远大,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你也不用担心落下逼继母改嫁之名,我其实已想过了,可以先让阿信自立门户,不再附庸于诸葛家,然后将我接回宋家。如此,将来就算改嫁,也是接回娘家后听从弟弟之言,与你无关。再说也未必真能改嫁。”
诸葛瑾没想到自己出远门一个月,继母居然想了那么多长远问题。
从情感和理性方面来说,他当然是不会去阻挠的。
诸葛瑾是现代人,三观比较人道,也觉得让一个少妇终生守寡挺残酷的,何况汉朝本来就没有这样的要求。
但不管怎么说,宋氏养育了他和弟妹七八年,他肯定心存感恩。
按照汉朝的孝道,如果宋家已经没了人口,宋氏直接以诸葛家寡妇的身份改嫁,那么还会对诸葛瑾的名声有一定影响,会有外人嚼舌头“是不是这小子容不下继母”。
但好在还有舅舅宋信在,只要让宋家重新自立门户,先把寡妇接回娘家,就跟诸葛家完全无碍了。
当然,以后无论宋氏嫁得好坏,那也跟诸葛家没有关系了,裙带好处或坏处,都会由宋信承担。
诸葛家也不屑于靠这些潜在的裙带关系,来获得好处或人脉。
在这个问题上,诸葛瑾还是非常刚正不阿的。他或许可以不在乎他自己将来的历史形象,但他必须维护二弟诸葛亮的完美形象。
以诸葛家的实力,不需要靠任何关系,完全靠实力就能崛起。
所以为了避免落人口实,诸葛瑾觉得舅舅自立门户这事儿,还是应该摆个酒,请一些广陵有头脸的人物做个见证。
诸葛瑾还得把刘备糜竺送给他的金钱田庄奴仆、还有天子赏赐的财宝,分一些给宋家,作为宋信自立的启动资金。
这样外人也会夸赞诸葛瑾仁孝,给回娘家的继母都能分那么多家财、以报答养育之恩。
从这个角度来说,趁现在把这事儿办了,貌似也不错。
因为现在的诸葛瑾还不是非常有钱,哪怕把全部家产都送给宋家,他转眼又能快速捞到好几倍于此的财富,等于是只出了两个月工资就把这事儿了断了。
如果再过几年,宋家才来闹这一出,说不定届时诸葛家已经累财万金,到时候哪怕拿出好几百金,外人也会说“他不过只拿出了家产的百分之几分给养母”,听起来名声就不好了。
“既然母亲已有决心,孩儿自当顺从。外头的事情,孩儿和舅舅会操办的。”诸葛瑾起身一拜,算是了却一桩牵挂。
……
因为家中突生变故,诸葛瑾不得不微调了一下近期的日程节奏。
糜竺那边,原本跟刘备商议好之后,就想上门探探口风。但得知子瑜先生行踪不定,似乎在忙活大事,他也只好先回去等消息。
另一边,陈群等人近日查询了相关古籍,把以工代赈的管理方法捋清理顺,又实地考察了一些广陵郡民生方面的问题。
陈群便带着搜集来的资料、想到诸葛瑾府上求教具体如何规划项目,结果也一并吃了闭门羹。
好在诸葛瑾玩消失也没玩太久。
仅仅两天之后,就在众人焦虑狐疑之时,诸葛府上终于放出消息:
子瑜先生已在广陵城内,另行紧急置办了一所体面宅院,赠与其舅宋信。
明日便要设宴,庆祝宋家乔迁和自立门户之喜。
广陵城中体面文武,都收到了诸葛瑾的请柬。
肯捧场给面子的,欢迎来赴宴,一并做个见证。
——
PS:快上架了,所以赶紧先趁着免费,把主角一些琐碎家务事写完,避免上架后占用大家的收费字数灌水。
这章比较琐碎比较长,但今天还会有第二更的,并不是这五千字就完了,第二更节奏就正常了,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