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大夏地盘越来越大,多了达兰扎德草原和河西走廊,今后要治理的地方很多。
官吏,尤其是地方中下层官吏的缺口很大。
如今大夏四海升平,为百姓谋福利,吃饱喝足已八九不离十,仕途之路,也该开放了。
叶洵想了想,沉吟道:“科举分为四次场,两年一个轮回。”
“第一年春三月,举办院试,由各城主持,读书人均可参加,中者为秀才,第一名为案首。”
“第一年秋八月,举办乡试,由州府主持,中秀才者可参加,中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第二年春三月,举办会试,由礼部主持,中举人者可参加,中者为贡士,第二名为会元。”
“第二年春四月,举办殿试,由父皇主持,中贡士者可参加,中者为进士,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至于考试科目和选拔人数,就由诸位大人去商议吧。”
“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怎么安排官职,也由诸位大人商议。”
其实叶洵是想一年来他一场。
但条件不允许。
这个时代交通是非常大的难题,比如云南考生,在云南城参加完乡试后,再来京城参加会试,慢一点的都得明年才能到。
所以这个时间间隔必须拉长,得给考生们足够的入京时间。
不过叶洵这套体系是没有问题的,已经最简洁,最公平公正的方案了。
叶洵只把控大局,至于具体方案,还是要给三省六部一些发挥的机会。
听着叶洵的方案。
叶澜天,魏无忌和一众大臣不由一惊。
他们估计太子爷心中早已有了成熟稳定的想法,不然怎么会将流程搞的如此顺畅丝滑。
看来太子爷虽然不处理政务,但对大夏各项政务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叶澜天看着叶洵,问道:“你小子对科举竟有如此深刻的探究?朕还真没看出来。”
叶洵淡然一笑,端起杯盏喝了一口,“父皇,您没看出来的事多了。”
“科举乃是大夏今后仕途发展之根本,儿臣自然马虎不得。”
“诸位大人还有其他问题吗?”
听闻此话,众人面面相觑。
礼部尚书高天正站起身来,揖礼道:“殿下,微臣还有一事。”
叶洵压了压手,“高大人不必拘礼,坐下说即可。”
高天正嘴角一抽:杀人诛心啊,您让我一礼部尚书不必拘礼?这不是打我脸吗?
不过他拿叶洵是最没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