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子清贫,清水煮粗米,菜盘子里盛的是粗菜。
饭菜粗劣难下咽,划得喉咙疼哩。
为国操劳自守清贫,这样的好官不应罢他官职。”
李隆基于是决定让御史台别查张说了,改任张说为集贤院学士,负责编修国史。
编国史的是个清水衙门,一般神志正常的人,不至于给编国史的送礼,请求他们把自己的生平事迹写得好一些。
李隆基虽然不让张说参与国政了,仍然器重他。遇到大事,往往对身边宦官说:
“你去国史馆把张说叫声,参加商议。”
这时吐蕃(今西藏)使臣来长安,给李隆基呈送上吐蕃国书。
国书里介绍他们那边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啥的,用来代替每年向唐朝进贡金银珍宝等国礼。
李隆基很不高兴,这算啥呀,就是一本书,全是藏文,还看不懂。没送来国礼,太轻视大唐了。不缺你们那点东西,要的是尊重。
李隆基当面没有羞辱吐蕃使者,退朝后心里打算发兵攻打他们,觉得国力比他们强就脾气大。
左丞相源乾曜,朝着皇帝唯唯喏喏、好好是是还行,拿主意担责任的事他可不敢。
新任宰相李元铉、杜暹,只知道洁身自好,守住清白不贪。
他俩态度是:边塞征战,输赢关系国运,俺们不懂也不乱拿主意。
李隆基对宦官说:
“你去把张说叫来。”
张说应召前来,对李隆基说:
“吐蕃轻视大唐,傲慢失礼,按说应该揍它。
但是近十年咱和吐蕃几乎年年开战。
甘州、凉州、河州、郭州那一带,净顾着打仗了,没有心思搞建设,看上去破旧不堪的,和内地大不一样了。
请陛下大度包容,暂且宽待吐蕃,等到边境生产生活恢复,养足精神和锐气,再发兵攻打他们也不晚。”
李隆基听了很不高兴,淡淡地说:
“我知道了。等朕和王君埦商议,再做决定。”
张说觉得再继续硬劝很不自然了,磕了头就走了出来。
张说走到宫外,迎头遇见源乾曜。
张说赶忙对他说:
“王君埦有勇无谋,立功心切,如果让他参与商量边境的事,他必定主张出兵。
我跟皇帝说了不管用,只担心战端一开,劳累死伤兵士,又花费钱财没数。
王君埦能发不能收,他自误事小,他误国误民呢。
你快去劝劝皇上吧,这仗打不得!”
源乾曜含糊答应。
喜欢唐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