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把他俩的意见回报德宗李适。
宦官李忠言等人,不敢惹翻无下众怒,才对外传话说:
“皇帝刚才已经驾崩升天,他去世前说了立太子李诵为下一位皇帝。”
确定了继位人,郑细絪、卫次公写好李适遗诏,立即颁发。
太子李诵知道人心慌乱,强撑病体出现在九仙门,召见各军将领,安抚百姓,长安城人心稍稍安定。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李诵第二天在太极殿即皇位。
皇宫大内卫士们,心中存着怀疑,担心不是真实太子即位,怕皇位是被朝廷奸臣找他人冒充代替。
将士们大着胆子,伸长了脖子,探头探脑,偷偷往皇宫里面瞧。
等到瞧见了新皇帝李诵,禁卫军将士们说:
“我们看见了,确认了。
坐在皇位上的,真是太子本人!”
众位将士欢喜若狂,他们跳啊,笑啊,笑出欢喜的眼泪。
笑着笑着,大家就抱在一起哭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好好的,不要出大乱子。
地位再卑贱,也不忘忧心国家命运,是几千年来,刻在咱们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李诵登基大典完成,死了个老昏君李适,天下又迎来新主人李诵。
历史上称李诵为唐顺宗。
德字李适在位二十六年,干过一些好事,也干过无数蠢事,他死的时候六十四岁。
顺宗李诵的母亲王氏,在贞元三年,被册封为皇后。
她一向多病,刚册封完皇后,她一心情激动,就嘎嘣一下,欢喜死了。
她死得早,李适死得晚。李适死后,和王氏合葬一处。
顺宗李诵脑中风,大脑还能想事情,就是没法说话表达,不能亲自处理政务。
朝廷在宫殿内设置帷帐,每当朝廷百官奏事,李诵在帷帐内听取奏报、审阅奏章。
李诵决定某件事行或者不行,点点头或者揺揺头,再由宦官传送信息出来。
宦官从帷帐进进出出,需要掀动帷幕。
朝廷百官心中好奇,站在帐外往里偷看,顺宗李诵身边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李诵的亲信宦官,叫李忠言。
一个是李诵宠爱的妃子,叫牛昭容。
外面翰林院,负责起草诏旨的,是王叔文。
传达皇帝诏旨的,是王伾。
王叔文有事奏白,先让王伾转告李忠言,李忠言转告牛昭容。
牛昭容再转达给顺宗李诵。
李诵对翰林院的意见,言听计从。
翰林院成了决策部门,权力高出中书省、门下省。
喜欢唐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