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收上来的一万兵,被哥舒翰四两拨千斤,一纸奏章全部调走,亲信杜乾运被哥舒翰编造个理由杀死,杨国忠气得七窍生烟,心里越发怨恨哥舒翰。
于是他天天促哥舒翰出潼关讨伐叛军,盼着他立即倒霉。哥舒翰给李隆基写来奏疏说:
“安禄山反叛,没有天下人心支持,我们应该稳住阵脚同他相持。
不出几个月,叛贼军心离散,我军一战可以活捉他。”
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对。
杨国忠每天都向李隆基给哥舒翰进谗言,说哥舒翰不肯发兵进取,耽误军机。
李隆基于是派宫中使者四处侦察,探听叛军情况。
很快有派出的使者回报:
叛贼将领崔乾佑,驻扎在陕州,兵力不足四千人,又都是病弱老兵,应该立即出兵消灭他们,夺回陕州。作战机会难得,不可错失。
这个刺探情报的,是杨国忠私下安排他这样回报皇上的。
李隆基开始怀疑哥舒翰故意按兵不动,催促他立即出兵破敌。
哥舒翰上书说:
“安禄山领兵多年,怎么会毫无防备?
臣料定他们是故意用老弱兵士引诱我军,我如果领兵出击,正好中了他们的奸计。
况且叛军几千里远道而来,利在速战速决。
我军占据潼关险要地形,坚守对我军有利。我们不久就能剿灭叛军,何必急求速效?
现在全国各地军队还有很多没有赶到这边的,不如稍安勿躁,待贼兵军心散乱再行出兵。”
这时郭子仪、李光弼联名上奏,请求李隆基批准他俩自率属下兵马,往北攻占范阳,捣毁安禄山老窝,让叛军军心自乱。
他俩还认为,潼关大军只应固守潼关挡住叛军,不能轻易出战。
李隆基看完他俩奏疏,又心存犹豫。
杨国忠进言说:
“哥舒翰拥兵二十万,不能说人数不多,就算不能攻克洛阳,也应拿下陕州。
难道陕州那四千贼兵,哥舒翰都吓得象害怕虎狼一样么?
如果今日不战,明日又不战,劳师费财,他想坐等叛军懈怠,我担心拖延下去,贼势越事越强盛。
我军二十万人吃军粮拿军饷每天开支数额庞大不算,拖久了我军也会士气懈怠,逐渐兵无战心。”
一席话,又把李隆基说动了心,他一天派三个使者,催哥舒翰出关作战。
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同意领兵出战。
出征时,哥舒翰是赌气心态,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当着众将士的面,他捂着自己的胸膛放声大哭,好像李隆基逼着唐军白白去送死一般悲怆。
全军将士见主帅这样,也都丧胆失魄,一股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还没开战先心慌起来。
唐军走到灵宝西原,望见前面已驻扎叛军,他们南边靠山,北边控制河流,据险而守。
哥舒翰令王思礼领兵五万,充当光头部队。
部将庞忠领兵十万为中军,随后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