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唐初战事 > 214 始料未及(第1页)

214 始料未及(第1页)

敬诚被支去城中抓捕四名逃窜的回鹘人,若从源头论,既不在于群臣,又不在于圣人。

群臣趋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连鸿胪寺卿这般直接相干之人,也不愿过多为这些事所累。

圣人本不愿亲自干涉这般无干于自身过甚之事,若不是太子与安乐至跟前,他本人几乎就要将此事当做从未发生。

鸿胪寺牵扯到的,不只是大唐人与外邦人之间的事,而更是大唐与某外邦的事;亦不只是应天神龙皇帝本朝或武后朝,乃至高宗、太宗、高祖朝的一些事项,更甚要至亡隋的陈年旧事。

处理得稍有不慎,便有极大风险。

只以大唐而言,所幸是回鹘人出手大闹鸿胪寺,杀伤数人;若双方身份反转,唐人入了回鹘人聚集的坊,行伤人、乃至杀人之事,则更不易收场,还有将事态变严重的可能。

因此,圣人宁愿自己不知此事,不知,群臣反而没有依赖,自行私下处理便可,一旦由自己知晓,则这帮好吃懒做、贪乐怕事的文武百官,便只等圣人拿定主意,谁轮上了,谁也别抱怨。

久久浸淫朝堂的群臣看透了这一层,但朝内一时毕竟没有像往日武三思、韦巨源那样的角色,无法参透部分内情。

自然就算不准圣人没有直接避开鸿胪寺杀案,而是直接主动问起,提出了一些方法,甚至直接下旨让具体某人操持这些事的原因,是因为安乐公主那位掌上

明珠。

安乐的事,群臣不清楚,太子的事,就更加未必了。

而知晓这些事,恰是能否在朝中长久立足的根本,不论如何说,眼下的整个大唐,终归只有武氏、韦氏两族,可以不依靠能力,随意讨来个一官半职,稳稳立于朝中。

韦氏在大唐中的极位、顶端,自然是当朝韦皇后。

即便异骨案后,她终日只顾在太庙中罪己,向大唐已故先祖忏悔思过,朝中发生的大概,终还是有人会尽数搜集来,寻到合适时机,禀报给她。

皇城之内岂有蠢笨之辈,谁人不晓皇后此举不过休养生息,择机再返回朝堂,圣人之意亦明确,朝堂之上特意为韦后一直留着的紫色薄纱帐,就是实证。

可聪明人总归只是聪明,却未尽能真的攀爬至极位,更何况长居于宫中之人,不是内侍就是宫女,就算如上官婉儿那般,又能最终至何位置。

这些将朝中之事告于韦后知之人,求得不过是此刻太平,而他日或能有些为皇后擢升罢了。

安乐至那一日,韦后是当真为自己这亲生女儿,感到恼怒的。

异骨案若有安乐和其父武崇训在城中里应外合,许多事便不需要武三思和韦后自己鞍前马后。

更莫提加之韦巨源那糊涂成性的行事风格,最终才落下把柄。

不止整件事中,安乐都未曾表达过些许关心,事前事后也从未进过宫,哪怕说过一句好听的安慰话,更别提问候、书信

了。

偏至长安后,安乐自己犯下和琢香这般说大不大,却也绝算不得是小事的过错,在事态不可控之时,第一个就想到了自己从未关心过的母后来。

如此,怎能不怒,但身为母亲,其中却也品出些欣慰来——倘若安乐当真有皇太女之意,则心狠手辣、计策谋略、人脉权术自当缺一不可。

安乐在这些方面,于和琢香一事上,总有几项是可圈可点的。

这也是韦后即便心不甚悦,却也愿意将安乐的话听完,并告诉她当如何做为妙的原因。

非要说母女连心,却也未必,但在欲取李唐而代之一事上,安乐与韦后,绝对是有空前的决心与默契,且相互之间都自认为只是时机不如当年武后罢了。

因此在此一项上达成一致的两人,也都得出必须由安乐依附于韦后的结论,这也是太庙一处,安乐愿意将颜娘、和琢香相关内情,毫无保留地说于生母韦后知的原因。

这边才接受母亲建议,拉上太子在圣人面前博得同情,又很快返回韦后身边,将早先与圣人的对话,转述给母亲,安乐彼时想得更加透彻。

“眼下要紧之事,未必要为娘亲口说与你知罢?”

“母后……母亲是指若父皇处顾虑已除,则如今只有长安城中仍有隐患?”

韦后无论在哪,都手持佛珠,不停拨弄,听过安乐的言语,默默点头,“平事有如剜骨疗毒,不使些狠辣手段,否则毒未

见得解,而骨又遭了新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