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孰能不朽笔趣阁 > 573第三十六章辛筝(第1页)

573第三十六章辛筝(第1页)

冬日太冷,夏日太热,春日是最重要的春种时间,而且春季的气候总是反复,忽冷忽热,因而出远门最合适的季节其实是秋季。

单纯的带着军队出远门,辛筝从来都不需要考虑季节问题,春季与秋季是农事最重要的时节,哪怕这些年通过望舒收集到了不少新的农作物,播种不再局限于春季,但春种仍旧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农作物种类再多,其中做为主食的也仍是粟麦。

为了收获更多的粮食,春种秋收的时候军队也是要下地的,虽然哪怕要下地,每天的训练也还是要达标,但标准还是放低了的。因而军事训练的大头在最热的夏季与最冷的冬季,夏日与冬日长途拉练是很寻常的事。

军队对夏日与冬日很习惯,但氓庶们,而迁都也并非贵族和官吏自己带着家眷收拾收拾抬腿就能走的事。

很多旧都富户也会跟着走,都城是政治中心,在都城生活,机遇总要多一些。

一直以来迁都,国君们都让氓庶们自己迁徙,但那样会有不少人死在路上,辛筝不能接受,便安排了官吏对所有想一起去新都的氓庶进行组织。

官吏与家眷,富户与需要搬迁的工坊、想去新都寻找机遇的普通人哪怕不算辛筝带的军队,整个队伍都超过两万人。

辛筝大为惊奇,因着是官吏组织和安排沿途食宿医药,因而迁徙需要按人头缴一笔钱做为份子钱,毕竟要迁徙的是氓庶,国库不可能为他们的迁徙掏钱。

怎么有这么多人拿得出份子钱?

辛国这么富庶吗?

她怎么没发现?

对于辛筝的惊奇,一同用朝食的元问:“你是不是忘了你的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

“我知道,九百五十万左右。”辛筝回答。

玉国曾经的人口据说超过两百万,但蜚疫加旱灾水患蝗灾,以及战争,亡国的时候只剩下一百多万了。

玉国的人口加上这两年增长的人口,要不了多久人口就该突破一千万大关了。

“虽然大部分辛人都是赤贫,但总有一些人攒钱攒得勤快,再用手头上的钱钱生钱。都城是一个国家的中心,有钱的氓庶为了子孙的发展都会向都城迁徙,自古以来,每个国家的国都的氓庶都是生活水平最高,家境最富裕的。”元道。

辛筝想说我也没觉得国都的人口有多富裕,大部分都还没解决温饱问题。

元咬了一口白糕。“你是不是忘了你这几年发动了多少战争?”

就辛筝打仗的频率,国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饥荒着实是个奇迹,不过话说回来,若非大部分人只是饱一顿饥一顿,饿不死,且有成为官吏改变阶级的机会,国人暴动早重演了。

“都城三十余万人口,将近十五分之一的人口迁徙。”辛筝颇为无语。“这也太急了。”

“你若不提供官方迁徙服务也不会有这么多人。”

辛筝茫然的看着元。

元解释道:“迁徙的风险很大,民间自发的迁徙,往往十不存一,但官方组织且提供沿途的服务,风险会很低,那些有意向迁徙的人原本可能想过段时间再走,也会出于安全的考量争取赶上你这班车。”

合着还是我自找的。

辛筝想了想,发现自己无法反悔,不仅仅因为信誉问题,也因为她不可能看着人口无意义的浪费掉。

不过这样一来,原本准备先迁都再出兵救穷桑国的计划也只能改变。

将这么多人给带到条邑的时候穷桑国那边黄花菜都该凉了。

辛筝在与党敏讨价还价得到穷桑国割让一半登丰之地做为酬劳的承诺后答应出兵救穷桑侯。

出动的兵力太多,穷桑侯与党氏会不安心,姐妹俩商量了一番,最终敲定了援兵的兵力:三万。

敲定了兵力,党敏问辛筝:“小妹可会出征?”

一般来说大的战事国君都要亲自出征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若是将领造反,那国君就悲剧了,保险起见,军队自然掌控在自己手里最安全。若哪个国君不出征却安然坐在王座上,只可能是被权臣架空了,军队在权臣的手里,为了防止国君争权,自然要让国君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路线。

辛筝是例外,分散兵权,每个军团都有自己的将军,非战事非国君授命,任何将军都无权指挥其它将军,哪怕是战事,哪怕要听做为主将那人的军令,各将军的地位仍旧是平等的。若主将的军令不是奔着国君定下的目标去的,主将一定会悲剧。

通过这种方式,实权仍旧在她手里,走出了新的路线:打仗是将军的事,孤是国君,孤只负责治国和提供后勤保障。

辛筝疑惑的看着党敏。

党敏道:“虽然你现在这样没出什么问题,但一国之君的身上没有任何军功,总归有些危险。”

乱世尚武,有军功傍身的国君总是比没有军功傍身的国君要稳固一些。

辛筝看着党敏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容貌,眼神有须臾的晦暗难明:“阿姐放心,我心里有数。以后或许会看情况亲征,但当下迁都在即,我着实抽不出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