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话说千遍,不如一次实践。
老朱可谓是用心良苦。
如此生动的一课,足以让这三十六名贡士受用一生。
现在离春耕还有个把月,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决定让这批学子上山下山,先去各基层衙门历练,这也是之前有一次杨宪与朱标聊天与提起的做法。杨宪当时只是饭后聊天随便一说,朱标却是记下了。
朱元璋最后钦点了状元、榜眼、探花。
李进没有任何意外,成了大明第一届恩科的状元。因为只有他的答卷,不仅成功辨认出三种稻谷的区别,并且就三种稻谷背后的含义做出了引申。虽然与实际情况有区别,可总体思路没变,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极为难得了。
朱元璋端坐在龙庭之上,俯视着下方众人。
“咱希望你们回去后,能够好好想想今天的这场特殊的科考,并且在今后为官之后,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好好记着今天。”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退朝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
大殿下,无论是那三十六名学子,还是官员们都是松了一口气。
众人神色复杂地离开大殿。
这次特殊的恩科科考,让这些学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出宫的路上。
很多人都默默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必须要好好恶补各种常识问题,尤其是有关农耕粮食的知识,除此之外,更要深入到百姓中,了解民间疾苦。
散朝后。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在皇宫里,一边散步,一边聊着天。
“老大,咱为什么这么急着举办这个科举,你知道吗?”朱元璋开口问道。
朱标想了想,开口回道:“大明新定,赐学子们恩典,让天下读书人归心。”
“不仅如此。”朱元璋摇了摇头,接着开口道。“开国之后,民生复苏。百业也日渐兴旺,相形之下,朝廷各部院,还有各省州府县,就缺少俊才干吏。”
“一句话,武将们多,文臣们少。”
“现在好些个什么知府知县,还是过去和咱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将军,还有千总们改行过去的。那怎么成啊?这些家伙打仗行,可治理天下根本是一窍不通。咱啊,必须赶紧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推他们入朝,好顶替掉那些骄兵悍将。”
很显然蓝玉之前联合一众淮西武将,为马三刀求情一事,已经动了朱元璋逆鳞了。
朱元璋现在已经开始将视线聚集在这班人身上,并且着手准备处理这批人了。
对此,朱标自然也看出来了。
这些人,就算朱元璋不处理,等到他上位之后,他同样会处理。
“对了,老大之前你和咱提的那个李进,他在科考里讲的那个能够快速充盈国库的方法真的靠谱吗?”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
朱标点了点头,笑道:“正想和父皇聊这个,我和韩国公还有刘中丞也探讨过李进提出的方法,他们也觉得可行。不过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需要喊这个当事人过来和我们解惑。”
“那还等什么啊,喊这个状元郎进宫吧。”朱元璋开口道。
李进这边刚离宫没多久,马上就又得到旨意说是要进宫面圣,说一点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李进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又一次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