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想想就能明白的问题,公家或是计划的产能不足,如今已经引入了外资,放开了個人。
介时,商品严重短缺之下,价格必然飞涨,这些我们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一旦市场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控,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
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卖,市场的性质也就不同了,这一点,杜老爹跟上面也是有共识的。
少部分进来还好,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也跟市场被把控差不多。
目前对我们而言,从内部解决产品的供应,是不得不走,也是必须我们自己走的一条路。
但进口国外商品,既符合我们的价格体系,也不利于下面各厂企的生存,差距的存在,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的。
外资厂、合资厂,除了大项目之外,就是一些落地于珠三角的轻工厂企了。
所有权跟管理权,也是要明确划分的,学校只有不超一半的分红权,其他权责归于厂企。
缺乏理论支撑的开海儿,也注定是被多方诟病的所在,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或是说已经火烧眉毛了。
不然,日用商品的生产,受制于外资,即便有短期利益,长期展望的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一旦确定了我们的态度,汹汹人潮,必然会一遭涌入市场。
如今各地青年,也是在谨慎的试探。
只是理论上的冲突,不用去试行,也是可以想得到的。
就目前来看,只能将这部分产能推给市场了,只是如此一来,早年的公私合营……”
纺织、日用这类产品,目前还没有什么外资瞩目,市场架构、供求关系,如今也进入了众人眼帘。
自风停雨歇之后,各种辩论、座谈也是一刻不休的。
没有理论支撑之前,许多事,也不好过于冒进。
公司合作经营,还是有其先例的。
教育才能出人才,不妨把合作经营的模式,落实于各地的学校。
但大肆放开个人经济,后果如何也是难以预料的。
需求远大于供给,这才是市场太大,带来的不便之处。
“说的不错,道德规范、公序良俗,是维持市场秩序的辅助。
这就是不是解决事的办法,而是帮他实现主张的办法。
公私合营、集体企业,小手工与轻工业,想着贤婿一路给的擘画,杜老爹现在也清楚了,自家贤婿这是青睐与半私半公的产业。
“胜利,你也不看好个体吗?
既然不看好,能否有遏制的手段呢?”
跟贤婿差不多,杜老爹这边也是属意于集体经济的。
个体,总而言之,还是与许多主张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