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雅典、展望燕京,田径向世人展现……》
《华夏田径接力总教练林幕:我们正走在迈向世界的路上……》
……
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充分让人们了解了比赛和田径队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此时,央视新闻网体育频道上一篇名为《我们更需要多些思考》的文章却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下。作为传统媒体的老大,哪怕是在网络阵线,其影响力也同样不小。
其后,随着部分媒体的加工转载,也为更多的人带去了一些思考。
“……燕京时间今天凌晨,第10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落幕,最终华夏队以选手杨祖耀的一枚男子200米比赛的铜牌完美收官此次征程……
金牌、奖牌、名次,最终排名,华夏队均取得了历史突破,这表明华夏田径稳中有升,发展势头喜人!然而,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对成绩我们似乎需更细致的分析一下。
12人比赛,7人进决赛,5人获奖牌,所有运动员的比赛情况和成绩差别似乎很大,但我们综合归纳了一下,却也不难看出有着共通之处。
技术、心态、当前身体状态,在认知中这些都是左右比赛成绩的关键要素。或许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读下这次室内赛……
首先,技术问题!
技术更好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技术有待加强、改正的折戟成沙。而这个技术不但包括了技巧,同样也包括了使用技巧的意识。
短跑项目再创辉煌,跨栏项目也取得了进一步的突破。从比赛过程中,笔者看到的是,预赛、半决赛、决赛,三场下来,选手在不时的对技术做着局部的调整,因人因己,最终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跳远、三级跳远项目上却是踏跳犯规连连,因此而半数直接失去晋级机会,进入决赛的同样没能有多少改观,最终成绩可想而知。
踏跳犯规,在田赛跳跃项目上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内的很多世界级顶尖选手,都有不同程度的犯规问题存在。但连续因为犯规而被淘汰,少之又少。因此,在笔者看来,这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的问题,我们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应该多些思考……
其次,心态问题!
还要先说到短跑和跨栏,他们的对手,包括积分排名世界第一,包括号称室内赛60米不败,包括刚几天前才战胜自己的对手。运动员们面对诸多强手,从预赛到决赛,一场好过一场……
而在铅球、撑杆跳项目中,同样是面对世界强手,成绩却是随着比赛进程呈直线下降。一名成熟的运动员应该是善于比赛,善于把握比赛。面对强手需不惧挑战,面对预赛中较弱的对手,应更有针对性的去做些调整,表现在每一轮比赛中就应该是善于掌握分寸……
最后,身体当前状态!
其实这一因素同样可以从第二项上引申。除开赛前就已经身体不佳的原因外,更多时候是因为心态的原因,因为掌握的原因。预赛中,面对比赛弱的对手拼命争先,面对强手紧张怕输,或许能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但决赛时呢?
综上三点,通过最终所取得成绩,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把运动员的情况来一分为二。
在笔者试着去统合这些时,猛然又发现了一点共通。那就是所有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运动员都是有教练跟队的,而没有教练跟队的,几乎全部失利。这让笔者又多了一些思考!
每一位成功的运动员身后必然有着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中,教练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运动员成绩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把这些所忽略……
毕竟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然而,这个主体却是需要教练员们来培养,培养的方式可能各种各样,好坏最终还是要靠成绩来判定。正如此次的室内世锦赛,虽然他与奥运会在规模和水平上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可以看做是奥运会的一次练兵,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
通过12名运动员,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次参加室内世锦赛是多数人,但是,比赛的要求就是要每位运动员奋起追赶,至于是否是第一次参赛,是否经验不足或发挥不好,这只能从培养上去找问题。
试问:有许多外国运动员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为什么人家就能发挥得好?再问:为什么别人大赛就能稳定发挥,你还是不能?何况,我们自家并不是没有这样稳定的运动员,比如沈欢、比如赵林,也比如杨祖耀、刘祥。
说到培养,笔者需要和大家分享一段对话。
在比赛结束当晚,笔者有幸获得了采访国家田径队接力总教练林幕指导的机会,也是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听到了一段林指导和他的运动员杨祖耀之间的谈话。
谈话内容,笔者做了部分删减,具体如下:
‘……’
‘……’
‘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知道的全盘教给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场场比赛来加深学习。直到有一天,可以在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我不希望我手下的运动员,只是一个不知变通的比赛机器,更不希望将来离开运动员岗位后,只剩下那些功劳簿上的记忆。如果连做个什么事都还需要从头来过,那是我这个教练的失败!’
‘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更应该学会思考!’
是的,要学会思考,林指导的培养方式笔者不予置评。但从这次的比赛中的种种情况来看,似乎已经可以反映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