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之后,李白觉得应当发挥自己东道主的责任,忽然觉得应当带李歆霓去往锦城最为优美的景致之处。
然而李歆霓却微微摇头,“先找一家客栈住下,锦城如此大,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欣赏。”
“说的也是!”
听到李歆霓的话,李白认同的点头,也觉得自己太过着急了。
于是接下来,李白陪同李歆霓寻找了一处客栈,待一切安顿下来之后,李歆霓才一脸感激的看着一旁的李白,感谢道:“多谢公子一路陪同,也省去了我许多麻烦,为表感谢,便请公子吃饭吧!”
这也是李歆霓能够拿得出手的感谢了,若是有属于自己的庭院,李歆霓竟然亲自下厨,为李白做上一顿午饭,以示感谢。
而此时,李白听到李歆霓说要请自己吃饭以做感谢,自然也心中高兴,稍微客气道:“那恭敬就不如从命了!”
……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好诗!”
锦城之中,著名酒楼散花楼之上,李歆霓同李白坐在一处靠窗之位置,或许似乎因为景至心中,有感而发,李白当即饮酒地赋诗,引得李歆霓赞叹。
李歆霓曾在长安城中读了许久的诗篇,自然能够听出李白这首诗的对仗工整之处,故而不禁出声赞叹道。
听到李歆霓的赞叹,李白心中喜悦,不过脸上却并没有表现出来,“拙作一首,难登大雅之堂!”
李歆霓听到李白的话,不禁摇头。
李歆霓从李白的诗中自然也听出了李白的志向,“绿云中”、“九天游”,皆体现出李白青年人的追求。
对于积极向上的后生,李歆霓一向是乐于鼓励的。
“如此好诗,岂能为拙作?”
李歆霓摇头,道:“我观公子之气度风采,想必也是精通诗书之才人,此次出蜀去往长安,定然能够一展心胸抱负,为民造福。”
“托姑娘吉言。”
听到美人赞叹,李白心中高兴,脸上也露出喜悦之色。
不过李歆霓又道:“既然公子有才能,为何未曾参加科举考试,如此,也是最快捷方便为官之徒?”
听到李歆霓的话,李白并没有表现出不乐之色,解释道:“非是我自负,我对我之才能有信心,诗书也可展现才能。去往长安之后,有识之士自然会重用我,若有机遇,或可直达天听,被陛下所知,如此,献计于陛下,更善于为官,徒被官气所侵扰。”
“如此……”
对于李白的话,李歆霓也只认同一半。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想要得到什么,必然要付出的。
这也是李歆霓在最近十几年才明白的一个道理。
争取自己曾经,为了天下孩童皆有所养,女宫,继而又有君子楼,可是最后才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终究还是有课件孩童早夭。
此乃无可避免之事。
天下为政者,也只能主管大方向,控制大战略,观察入微之事,还需要地方干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