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为的就是名。
白丞相绝对不想在史书上留下颠覆江山、篡权夺位的恶名。这不止是为了自己的死后声名,亦是为了子孙能够长久坐稳这片江山。
颠覆王朝、篡权夺位,这样得来的江山,便是得位不正。
得位不正意味着什么?
史书上的很多故事早已经揭示了答案,几百年的一位皇帝更是直接给出了答案。
——“窃位之贼,世人皆可杀。”
所以史书之上,有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故事。譬如景氏太祖皇帝做景国公时,小皇帝慧眼识英雄,自称年幼德薄,硬要禅位给景氏太祖,太祖坚辞不受,小皇帝便率领朝臣亲自出宫,来到国公府外,希望景国公为天下苍生着想,登基为帝,成为史书上的一段佳话。
这些戏码好像吃得太饱也太愚蠢,但事实上,唯有披上一层虚假至极的外衣,才能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白丞相是景氏的臣子。
他非常敬佩景氏太祖皇帝,很想效仿太祖皇帝那段佳话。
但很显然,这个想法现在已经破灭了。
白丞相听着殿外调兵遣将的声音,心想皇帝到底是想干什么?
很显然,赵太监的举动绝不可能是临时冲动,而是事先便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甚至有可能今日皇帝的死都是事先算计好的,就是为了将他逼到发动宫变的这一步。
但这有什么意义?
这确实会在白丞相精心维护的声誉上撕开一道裂口,将白丞相以及白家的怒火点燃。但宗室与保皇党早已衰弱不堪,即使白家声名狼藉,依旧没有能够反扑的机会,反而可能会招致白家对景氏皇族的报复。
白丞相眯起了眼,双手负在身后。
他不言不动,绯袍如血,自然生出君临天下的气概。
亲信党羽垂手立在不远处,望见这幅景象,心中钦佩敬畏到了极点,心想丞相大人算无遗策、巍峨如山,果然是天子之相、贵不可言。
这场宫变太过突然,连白丞相自己都没有事先预料到。只是他思虑谨慎,令忠诚于他的那部分禁卫军时时待命,才能顺利发动宫变,险险取得了胜利。
京城外的驻军调进来需要些时间,白丞相手下的禁卫人数虽多,控制整座皇宫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此速度比预想中慢了不少。
等到亲信将司宝局中的天子六玺捧到白丞相面前时,殿内所有人都不由得心潮澎湃。
然而白丞相极为冷静。
他只淡淡扫了一眼盛在匣中的天子六玺,直接问:“传国玉玺在何处?”
殿内心潮澎湃的人们迅速醒过神来。
六只盛放玉玺的宝匣静静摆在托盘中。
却少了最重要的那个。
历代以来,天子六玺多有失散零落,许多开国皇帝都曾经命人重新铸造,但唯有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不可更替。
因为它是世间第一位皇帝所铸的第一枚玉玺,拥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世人来说,天子六玺代表皇权,而传国玉玺则意味着皇权本身。
皇贵妃神色微动。
她知道那一晚皇帝将传国玉玺递到了衡阳公主手中,她以为那夜宗亲朝臣出宫之后,这方传国玉玺自然要回到皇帝手中,而不能儿戏般交由年幼的公主保管。
但现在传国玉玺从司宝局中消失了。
“父亲。”她轻声道,“传国玺或许在公主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