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阡伸手翻开,一篇开头写着《孤愤》二字的文章便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整个寻找文章的过程加上她的解说,也不过几个瞬息的时间,速度快得惊人。
所有人回想自己寻找某篇文章的艰难过程,再看林阡轻松写意的动作,瞬间明白了在每本书正文内容的前面加上目录索引到底有多方便与必要。
李斯好奇:“谷丰侯这本书的书页是自己写的吗?”
林阡无奈:“大家之前到底不曾接触过这些东西,要想让大家知道目录索引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要拿出实例才行。”
“那谷丰侯提及的阿拉伯数字,与我们汉字数字又有什么差别?”
“在字典当中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页码的好处是更简单易书写,也不容易占位置吧。”林阡笑了笑,“若是用汉字数字来标注书页的序号,百以内的数字还好,占不了太大的位置;可一旦数字过百,页脚就必须印五个数字;更不要说字典这种工具书的书页往往会高达好几千了,若不用阿拉伯数字,页脚位置可能就要印上好长一串儿的文字,既不美观,也占位置。”
有朝臣好奇:“缩小文字的大小不就行了?”
林阡不答,直接看向负责书籍印刷的王绾李斯二人。
王绾察觉到林阡视线,无奈开口:“文字越小越不容易雕刻,一旦出错整块模板都废了;字数越多,出错的几率也会越大,出错后也是同样的结果。若每一页都需要标注数字的话,这种……阿拉伯数字确实比汉字数字更适合。”
林阡笑了笑,将昨日整理了一天的《韩非子》拿出来:“诸位若好奇,不妨亲自看看效果?”
李斯正要接过,就听嬴政开口:“先将书籍呈给寡人瞧瞧。”
林阡狐疑地看了嬴政一眼,转手将其交给了内侍。
嬴政将《韩非子》拿到手中后,结合林阡的手抄目录,翻阅片刻后才道:“这种目录索引若是用在你说的字典上面,倒是相得益彰。”
林阡点头:“字典算是工具书,其本来目的就是供人查阅,所以目录索引必不可少。”
“不单单是拼音的总结归纳,在用拼音当做索引的时候,其实还应该加入偏旁部首的检索,因为有时候会出现看到某个不认识的字,周围无人知道文字读音,或者认识文字却不知道读音的情况。”
她将自己印象中与字典相关的所有内容都说了出来,临了补充一句:“我个人觉得在最开始编撰字典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拓展内容。整本书只有文字、拼音、偏旁与基本字义,以及一两个相关词组就差不多了,主要目的还是让更多老百姓认识字。”
“至于其他内容,不管是等字典编撰出来后再后续慢慢增加,还是再出几本配套的词典、典故等相关工具书都可以。”
林阡认真解释:“因为字典这种工具书最重要的就是内容要全,还要完全正确,所以想要编撰一本字典动辄年起步。”
新中国建国之初,国家便下令主持编撰一本实用性够强的字典出来。
最开始由叶圣陶先生负责编撰,从1950年开始,愣是花了足足三年时间才在1953年将初版字典编撰出来并发行。
然而这本1953年发行的字典虽然刚上架售卖就引起了轰动与人民群众的追捧,但这套字典仅仅只在市面上流通了两年,就因为全国推广简体字而被废弃,之后又耗费多年时间,才终于在1957年,问世了第一版广受好评的新华字典。
而这并不是结束。
之后这本字典又经过了十几次的修订,且未来显然还会继续修订下去。
就算叶圣陶先生带领其他人编撰出第一本字典时,负责编撰的员工人数最多也不过才十几个人,而王绾李斯等人手下的门客、属官等人就直接破了百,林阡也绝不会笃定地认为王绾李斯编撰一本字典的时间会比叶圣陶先生少。
因为文字的收集与编撰等并不是人数足够多,就能让效率正比翻倍的工作。
何况,现代交通远比战国时期发达,书籍、资料的收集工作也容易得多。
若想编撰出一本合格的字典,即便嬴政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没有个一两年的时间也绝对不可能。
但这也正是林阡在秦国大一统之前提出此事的原因——
提前做好准备,等嬴政正式登基,开始推广“书同文,车同轨”等政策的时候,字典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嬴政看向王绾:“此事交给相国,你可能做好?”
王绾领命:“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扫盲·==
字典找到了人负责,林阡立刻就松了口气。
嬴政却转头看向林阡:“即便有了字典,百姓不也同样不认识拼音、不会拼读拼音?谷丰侯可有什么好办法?”
林阡一愣,抬头看向嬴政:“倒也有一个法子……”
顿了顿,她道,“百姓不认识拼音、不会拼读拼音,那就派人到各地开设扫盲班,让更多的百姓进入学习。”
嬴政看向林阡:“扫盲班?”
林阡点头:“就是派一些读书人到各地……”她突然想起一件事,“其实没必要额外派遣更多的读书人到各地教百姓学习拼音与简单的文字,这些年打下其他国家后,朝廷不是已经派遣了不少官吏到各地开设学宫?只要学宫的夫子能每天抽出一两个时辰,教当地百姓学习拼音与简单的文字不就好了?”
秦国的学宫制度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若非里面只教法律,就凭它几乎在每个郡县都有开设,便可以与科举制发展成熟后出现的县学、府学相媲美了。
嬴政皱了下眉:“你是说,让学宫的老师每天腾出一两个时辰的时间教当地百姓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