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个汉子挖了两天,就将池塘挖好,都是按照沈迁的想法做的,池塘大概在三尺左右深,还留了些翻过的泥在上面。
最后一锄头把泉眼口那条渠挖开,让泉水流进池塘里,要不了多久,池塘就能灌满。
沈迁在池塘边把两天的工钱付给了几人。
大家嘴上说着不用着急,脸上却是喜滋滋的,尤其是跟沈迁不算熟的那两个汉子,他们以前在外面干活,好一些的过两天给钱,遇到无赖的,能拖上一年半载都不给,像沈迁这样干脆的实在是少。
沈迁还大方,中午不仅干饭管够,还有肉,昨天吃的是兔子,今天中午就将昨天挖池塘翻出来的泥鳅跟黄鳝煮了一大盆给大家吃。
两人道了谢后,又说:“下回有事还找我们。”
“好。”沈迁爽快应下,他虽然没有时时刻刻在这边守着,但几人干活怎么样,有没有躲懒,从速度上是能推算出来的,下回若是再有事需要请人帮忙,自然愿意找熟悉且尽心的人。
来帮忙的人都走了,陆久才问:“想好在池塘里养什么了吗?”他虽然不反对沈迁挖池塘,但终究是村里长大的,这么大一个池塘,要是不养点什么,总觉得亏。
“养鱼吧,”沈迁道,“要是能买到莲藕种苗,再种些莲藕。”
这池塘水是活的,还是冷泉,沈迁相信,在这里面养大的鱼味道肯定不会差。
陆久道:“我在县城里见过卖莲花跟莲蓬的,过几日赶集,可以跟人打听一下,应该能买到种苗。”迟疑了一下,他又说,“只是我听人讲,莲藕都是种在肥沃的淤泥里,我们这池塘……”
他们刚挖成的池塘,底下全是黄泥,别说莲藕了,怕是最耐贫瘠的水草,都很难长得好。
“养上几年鱼,池塘底下就肥沃了,”沈迁笑着道,“至于莲藕,头两年不求有莲蓬莲藕,能多长出些荷叶就好,有荷叶遮阴,天旱时能让池塘里的水干得慢一些。”
他说这些话时,陆久一直仰头看着他,沈迁被盯得有些不解,问:“怎么了?”
陆久眨了眨眼,道:“没想到你连怎么养鱼跟种莲藕都知道。”会射箭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他曾经就在山上遇到过县学教谕带着学生狩猎,虽然那群书生大多都是花架子,完全比不上沈迁,但好歹是知道怎么拉弓引箭,但是连养鱼跟种莲藕都知道,陆久忍不住觉得惊异,他好像真的遇到宝了。
沈迁摸了摸鼻子,“以前看过一本杂书,上面还有教人怎么沤肥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也不知道真假。”小时候他爷爷喜欢看农业频道的致富经,当时他觉得,种地养殖有什么好看的,现在却后悔,当时怎么没跟着多看些。
“我们慢慢试,”陆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不太会种地,往年都是大柱叔有空了就帮忙看顾下,但是他自己家地也多,平时不太看得过来,今年我们可以试试你在书上看到的,若是能多产些粮食,明年就继续用,要是没用也不亏。”
“好。”沈迁点头,想着回去得好好回想下怎么沤肥,至于怎么施肥,什么时候施肥,倒是简单,实在不行,还可以问问陆大柱的意见。
不过这些都不急于这一时。
之后好几天,沈迁跟陆久每天都会去池塘边一次,看池塘里的水蓄到哪里了,第六天早上,池塘里的水终于蓄满。
沈迁跟陆久也开始着手忙活别的事。
再过两天就是三月初一了,是宋兰期待了很久的赶集的日子,陆久跟沈迁也打算再上山一趟,打些猎物带去集市上卖。
李秀云也攒了不少东西要拿去卖,前一天便跟宋兰商量好,到时候一起搭她家的牛车去。
村里人赶集都喜欢赶早,一是能占个好位置,还有就是趁早将东西卖了,不耽误上午干活。
初一这天天才蒙蒙亮,村里到处都是约伴的声音,沈迁几人也将收拾好的东西搬上陆大柱家的车,李秀云带了两坛子菜,一篮子鸡蛋,还有七七八八一些零散的东西,陆久带着前一天打的野鸡跟野兔,分别装了两个笼子,沈迁跟宋兰的东西也琐碎,一大盆发好的面,半盆切碎的野葱和着佐料,甚至还带了砧板跟菜刀,以及一个小桌子,一个炭炉,一篮子炭,一口锅,宋兰做的针线活也挑着装了一篓子。
东西一多,牛车上就没地方坐人了,除了赶车的陆大柱跟走不快的陆水生,其余人都跟在牛车后面走去集市。
李秀云这时才注意到,沈迁跟之前有些不一样,压低声音问:“你手好了?”
“伤口还有些疼,但是能动了。”沈迁道。
李秀云:“能动的话是要多动动,你叶哥那条腿当初就是在床上躺太久,能走路的时候比另一条细了一圈。”
路就这么宽,大家又是往同一个方向,即便李秀云跟沈迁特意压低了些说话的声音,旁边好些人还是听到了两人的对话,都忍不住看向沈迁,在朦胧的晨光中,看到沈迁确实将挂在脖子上的左手放了下来,免不了好奇,“沈迁你手好得这样快,是济世堂的孙大夫给你治的吗?”
“不是,”沈迁道,“我们那日在县城遇到一个游方郎中,郎中给我重新固定好骨头后,当时就没那么疼了,后面他还卖了几包外敷的药给我们。”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说法,当日他们没去县城找大夫重新包扎,就是觉得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份风险,而游方郎中,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选,毕竟没人知道他们遇到的郎中是谁,从哪里来的,医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