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不听部将之言,执意率大军走七里山小路。
虽然夏侯惇的思维跟庞统预判的有些不一样,但是他的行为,却正好符合庞统的预判。
行至七里山小径,由于道路崎岖颠簸,陡崖峭壁居多,夏侯惇部行军缓慢,有时候还得下马来步行。但是这样的路况,却给了夏侯惇十足的安全感。
因为道路的两侧,要么是高高的峭壁,要么是黑洞洞的悬崖,就算敌军想要伏击,也找不到遮掩处埋伏。
这不,走了大半天了,连一个益州兵的影子也没看到。
就在夏侯惇为自己准确的预判而感到自豪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雨来。
夏侯惇指挥将士小心慢行,若有必要时,务必下马,千万别摔悬崖下面去了。
与此同时,高高的峭壁顶上,沈弥和娄发队每人抱着一捆浸了膏油的薪草,呆呆的望着天。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啊!
庞统的计划是从山顶上扔易燃物品,就算不能把曹军都烧死在狭窄的小径上,也能惊得他们自相拥挤,跌落悬崖。而且自己的士兵高高在上,压根就不会与夏侯惇部亲密接触,造成任何人员上的伤亡。
可是这突然就下起雨来了,没法火攻啊!
如果单是居高临下的话,滚石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一时半会儿在山上也撬不出那么多坚硬的石头来。
现在这种情况,无法对夏侯惇造成太大的伤害,不痛不痒的攻击毫无意义不说,反而打草惊蛇。
于是庞统令沈弥、娄发二人暂时撤退,另觅路段设伏。
毕竟此去襄阳还有上百里地,随便也能找到一个发挥益州兵专长连弩的地理形态。
甘宁、庞统快速后撤,夏侯惇的行军相对则要缓慢得多。
因为甘、庞二人没有遭遇伏兵的压力,夏侯惇虽然觉得益州兵不可能在七里山设伏,但终究还是要小心一点,以防万一。
二十余里后,七里山又出现一处分岔路口。
向导官介绍道:“这两条路都通行襄阳,不过左边这一条出去便是襄阳城的西大门,右边这一条会蜿蜒至襄阳城的南大门。”
庞统道:“夏侯惇急于援救襄阳,自然会直通西大门,怎么会绕道南大门呢?”
于是庞统预判夏侯惇会走左边,令甘宁等在左边寻找合适的地理形势埋伏连弩队。
半日后,夏侯惇也抵达岔路口,曹军向导官也对夏侯惇说了一番同样的话。
有部将道:“襄阳势急,可走左边。若无意外,明日上午便能抵达襄阳城西大门,与曹仁将军里应外合,破掉西大门的兵马。”
夏侯惇捋着胡须点了点头,正要率军走左边时,却又突然改变主意道:“走右边!”
众部将不解,问之。
夏侯惇道:“敌军主帅李奇在南大门,吾自然是要去生擒李奇的。”
所以,甘宁、庞统部又守了个寂寞。
得知夏侯惇部已往南去,庞统不禁叹道:“夏侯独眼,莫非才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