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伱们那里有重庆的没,真的还有棒棒啊?”
在座的还真有一个重庆的同学。
“我也不是很清楚,小时候见过几次棒棒,也没什么感觉,没想到现实是这样!”
很多身边的东西,不接触,就不知道,哪怕是自己亲眼见过的。
“站在台上那个就是纪录片里的人?”
“哎,你别说,还真像。”
“我靠,导演还亲自干啊,纪录片都是这样拍?”
“不知道,我以前看的纪录片,导演都不出境啊,这是怎么回事?”
下面同学一个接一个的疑问抛了出来。
好奇是很好奇,也是觉得有意思。
大学生还是比较单纯的,也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一类,对苦难的群体,大都有感同身有的感觉,对人间的苦难,也更加容易共情。
不像社会上的大多数人,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去管别人的事。
学生对“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样的言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没有担当,
到了社会上才知道,能打扫自己干净的门前雪,已经很难了,别人的瓦上霜,真的是照顾不到,也无暇照顾。
何哉躲在后面,听同学们的议论,脸上的表情很丰富,一会儿开心,一会沉思,一会忧愁。
真的是百味杂陈。
原来没有多少人交流,现在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人,还真有些不适应。
最后的棒棒很长,共有13集,这次放的是粗剪版,不是后来的电影版,那个电影版看起来就差点意思,略显不足。
这也是纪录片很难剪辑成电影的原因。
纪录片记录的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剧情创作,也不一定有冲突和解决,更不一定有圆满的大结局。
想把那么长的时间,浓缩成短短的90分钟,是不现实的。
活生生的人,必须要有细节支持才行。
缺少细节,人物就不丰满,就不饱和,就不真实。
当然了,纪录片最主要的无法盈利的原因,周游个人认为,是大家生活中的苦难已经够多了,再花钱去看苦难,这不是给生活添堵嘛。
哪有几个愿意干的。
各个纪录片导演也很兴奋,不管是场地,还是住宿,都比以前好很多。
这不是鸟枪换炮,是直接成豪华套餐了。
“老周,你说,这样的日子,以后还会有吗?”陈为君有些担忧的说道。
不能怪他这么想,主要是好日子没尝过,现在过上好日子,真的不想再回去了。
能有钱有闲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谁愿意苦哈哈过啊,哪样除了感动自己,估计谁也感动不了,还会被人骂一句傻叉。
“不知道,不敢想,也不愿意想,我是无所谓,对我来说,抓住眼下才是最重要的。”周昊确实有些坦然,人生经历太过丰富,也就造成了他宠辱不惊的心态。
有的过就过,没的过也得过。
趁着周游支持,周昊准备拍摄一些稍微花钱的项目,把画质先搞上来,设备更新下。
老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有时候很多画面不好拍摄,分身乏术。
郑琼是最开心的,她的项目周游非常喜欢,基本上是全包了,未来几年是不用操心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