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是雲南恵介才对。
后天形成的障碍比先天不足更容易陷入钻牛角尖的境地;语言障碍又不能佩戴助听器。长期待在无时无刻不需要和队友交流的地方,他能将心态调节得和常人无异,非常、非常了不得。
互相自报完家门,对你不要钱般持续发出的直白夸奖,他好像有点害羞。
[嗯。]
[谢谢。]
[我只是在做该做的事。]
该怎么把话题引到雲南恵介身上而不显得失礼呢?
如果没有对方主动提出交换联系方式这一出,在特殊学校的孩子们面前,你模糊地提一下这个人的事情就够了。
可既然有了进一步交流的渠道,你想把素材了解得更透彻一些。
但是,后天形成障碍——这个“后天”通常是当事人心里的一道疤,若非主动提及,旁人最好不要去问。
会伤到对方的心的。
就像被害人出席笔录、出庭作证、质证等流程时,不得不多次反复回忆,陈述其被害经历,会加深心理创伤,引起精神上的二次伤害。
果然、还是得等交情变深一些、等他慢慢敞开心扉吧?
你沉住气,和雲南恵介展开邮件闲聊。
“沉住气”的说法,显得你仿佛对闲聊感到不耐烦。
其实不然。
就像你热衷于从无口系的表情和动作的细微变动中揣摩对方的心理变化,聊天时的标点符号、回复速度、语气词使用与否与选用偏好,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对方当时的心情、性格、对你前一句话的态度等。
比如,某一天,雲南恵介突然问:
[去东京念大学,有什么理由吗?]
升学选择,理由有多层,这是个三言两语轻易无法回答的问题。
你反问:[留在九州,又有什么理由吗?]
开玩笑的。
去东京,最大的原因当然是:地方的国·公立大学数量太少了。
在你进一步解释之前,雲南恵介:[我没有决定留在九州。只是在思考,非去东京不可的理由。]
[不存在哦。那种理由。]
你说。
只要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就没什么“非做不可”的。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奔着上京去的。最后变成了这样而已。]
不过,像雲南恵介这种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应该不会和你走同一条受试路径。
你总结:[我的经历对你来说应该不通用啦。]
雲南恵介认同道:[嗯,不通用。]
过了一会儿,他又发来消息:[因为,去年这个时候,你没有想见的人在东京吧。]
雲南恵介的意思一目了然。
——去年这个时候,你没有想见的人在东京吧;而我,现在却有。所以,经历不通用。
又不是恋爱初丁,你很快就意识到,这条回邮宣告了你们正处在暧昧期。
倒不是有什么不好……
只是,还有正事没干。
你决心将正事提前一些,也顾不得是否会显得突兀了:[雲南君,能听到声音,果然、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