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中文网

3Z中文网>混沌纪 > 第142章 苏门子弟(第2页)

第142章 苏门子弟(第2页)

把几乎淤塞的西湖挖出来,再建三十里长提,这等工程在古代基本上都是劳民伤财的大工程,而苏轼不仅干了,还干得很出色,很云淡风轻,乃至朝堂众人在当时都不知道他干出了这种牛逼事儿。

<divclass="tentadv">因为他没有向朝廷要一分钱,只是借着杭州旱灾请求减免本地三分之一的米供。

苏杭之地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故而在北宋时期,苏杭等太湖一带的州县不但担负着很重的赋税,每年还要强制向官府贱价售卖大量的稻米,以补充天下之缺粮地的不足。

此谓之曰:米供。

自苏轼改造杭州西湖,并修整个整个地区的水利设施,彻底将杭州变成了江南第一福地。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时候杭州及其周边地区正在闹旱灾,灾民汇聚杭州,苏轼一边救灾一边搞工程,而最开始苏轼的启动资金只有公款两千贯,以及自掏腰包的五十两黄金。搞到最后杭州官府不但没赔钱,反而赚钱了,最后剩下救济款一万多贯,米粮一万多石。

尼玛!把救灾搞基建工程能搞成这样的,华夏上下五千年来也是没谁了,想想就特么离谱。

顺便说一句,后来江南方腊起义造反,结果到了杭州就走不动道了,死活要在这里扎根,以至于被北宋平叛部队抓住机会,一波流推平了。

苏轼当官时干的牛逼事儿还不止这些。

就拿军队来说,便是放在后世文明大开化后,能在天灾面前致力于保护人民的军队,基本上也就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了。

而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军队能不下场祸祸灾民那就是一支好军队。

但是,苏轼在徐州任知州的时候,就干出来一件在当时看来极不可思议的事情。

时黄河决口,水漫徐州,苏轼却能把当时镇守徐州的禁军武卫营说动劝服,带着他们修堤堵口,抗洪救灾。

至于苏轼后来接连遭贬,每到一地便搞一波文化宣教,一路教到海南岛琼州的那点儿事儿就更不用提了。

苏轼一辈子在官场不如意,其实就是因为他太有才了。

乌台诗案啊!不就是发几句牢骚嘛,有甚么了不起的!大宋朝发牢骚的诗人海了去了。

但是吧,别人发牢骚可以,比如那个叫柳三的,你随便发,随便骂,看你把你能的!

可你苏轼发牢骚却不行,谁知道你是发牢骚,还是真想干点儿不一样的。

能治事,能得军心,还能写诗词搞宣传,也就苏轼托了有个进士出身的福气,换成狄青那样儿的出身,敢大嘴巴你看他死不死。

就这要不是王安石最后发了句话: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亦可能人头落地了。

此时的苏轼在新旧两党都不站队,不讨巧,原因很简单,他把这些人看的很透,很清楚他们只是借着所谓的变法搞权利斗争。

苏轼:一群蝇营狗苟的小人,都给老子闪开,治世这活儿我来干最好!

对此苏轼的曾经密友章惇同样看得很清楚,他反手一记回首掏:

亲!咱俩谁跟谁啊!没事儿!你想干的活儿我来替你干,你去海南岛钓鱼玩儿吧!

第一章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