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李延龄为三人送上香茶,李长安方才说起了这次去晋阳所做的安排。
听闻李长安大手笔地安排了晋阳县内近七八成农户明年全都种豆子,李雍与李承宗二人震惊地几乎不能言语。
良久,李承宗才不可思议问道:“你要这许多豆子作甚?”
李承宗任晋阳令一年有余,与晋阳有关各类行政数据他已是烂熟于胸。如今晋阳在册耕地面积近20万亩,其中七成以上为以张家为首的晋阳各世族所有。可即便扣除这七成耕地以及那些未曾与李长安签约的自由民所占耕地,今年也将有约5万亩土地会耕种大豆。近些年天灾频仍,粮食产量不高,就按豆子亩产200斤计算,秋收的时候李家也将得到1000万斤的大豆!
李长安沉静地望着李承宗,轻声言道:“今年,秦地和河东都会开豆制品店。”
“那也用不了这许多!”李承宗几乎失声尖叫。“能来你那豆制品店采购的多为世家富户,他们能用得了多少?!”
在晋阳的世家占了整个晋阳七成以上的土地,可他们的总人口却不足整个晋阳在册人口数的千分之一。
“所以,剩下的我会存下来。但究竟存了多少,需得保密。今明两年,六叔和野叔都要留在晋阳庄子里当护卫,这是重中之重。”说到这,李长安竟还笑了笑。“正巧,趁着野叔新婚燕尔,希望他能加把劲,这两年内就把子嗣的问题给解决了。”
——什么新婚燕尔,李野的媳妇都还没能来得及相看呢!
李承宗只觉头发都要炸开了,忍也忍不住地大声咆哮:“现在是说李野的子嗣的时候吗?”
“祖远!”李雍不快地喝止他这个毫无城府的儿子,向李长安扬了扬眉。“仔细说说,你要如何以小博大?”
“是,爷爷。”李长安起身正色向两位长辈言道,“首先统一思想,今次李家避席而走,已与张家彻底交恶,不死不休!而钟家,若有机会打压我李家,也绝不会置身事外。”
李长安话音一落,李雍与李承宗同时点头,神色沉凝至极。
所谓的世族守望相助、同气连枝,从来都只能骗骗不懂事的小孩子罢了。李雍返回太原一载有余,却至今不肯称钟逊为“舅公”,这非是李雍无礼,而是他不愿因辈分高低而令钟家轻易压李家一头。可钟家数代在太原经营,不知斗倒了多少欲与其争锋的世族,自然也不会因为李雍的文宗之名就默许李家与钟家平起平坐。
李承宗不想在晋阳对张家俯首帖耳、李雍不想在太原对钟家俯首帖耳,那么斗倒这两家就是避无可避!
李长安自桌案上取来太原郡的地图挂在墙上,又道:“在晋阳,张家有张半城之称,晋阳近一半的耕地为张氏所有。而在整个太原郡,足有近三成的耕地为钟家所有。想要动摇他们的根基,几乎难如登天。”
李长安话音一落,李雍两父子的脸色愈发难看。
“然则,近些年天灾不断,各地世族都有意识地多多储粮,手上现钱不多。”李长安却始终自信满满。“而我李家,最不缺的就是现钱!”
的确,如李家这种两代之内声名鹊起的世族,还没来得及将现钱转化为更有保障的土地资产,这便是世家大族所谓的根基不稳。
与后世地球位面的现金为王的经济策略不同,在古代,从来都是土地为王。毕竟,再多的钱财一场抄家,甚至一次入室抢劫,就会烟消云散。而土地,则容易隐匿多了。别说是抢劫,就算是皇帝老儿亲自来了,他也不能将外面的土地搬回自己宫里去吧?既然搬不走,那皇帝也就只能派人来收税。那么,既然仍是皇帝手底下的官员在做事,那就仍有操作的空间。那块地,论各方收益多寡,仍然不是皇帝的。
“自从在晋阳开了豆制品店,张家一直虎视眈眈。尤其还有豆腐案那段渊-->>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