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点,一众家长都来接孩子了,宝贝的都带了滤镜一般,嘘寒问暖,问吃问喝,问里面经历的一天的事情,怎么读书,怎么写字,认了多少字,然后都把宝贝接了家去。
读书儿,自有书的光环,仿佛都金贵了三分。
因为那是希望,也是因为陌生,所以才显得稀罕的了不得。生怕自个当家长的哪里没顾得上,又问这问那的缺什么少什么的一大堆……
这与后世村人看到哪个村出了大学生一样稀罕。而这个时代,则更金贵,那看读书儿的眼神跟看清北的大学生一样稀罕……
李氏陶氏也是对着蛋蛋亲了又亲,仿佛出门读一天书,不在跟前儿,吃了不少苦似的。
毕竟年纪摆在这,在现代也就上幼儿园的年纪,却得出门读书,中午还得在严家吃一顿饭,当家长里哪里就不担心呢,就怕这孩子连自个儿怎么吃饭都不会。
家里人都是少不了嘘寒问暖!
十六晚上的灯会都是衙役们主持的,因为县太爷和师爷等人去了府城,因此,衙役们也怕出岔子,很是尽心,总算是把十六的灯会给安全的过去了。
十六一过,正月虽还没过去,但年的气氛就淡了,年也算过完了。
从十七开始,也就恢复宵禁。不过因为年已经过了,所以,这关闭城门的时间也改成了从前,天不亮就开城门,天近黑时就关闭城门!
古人依照太阳,若是出现天狗食日可是大事,人人都会惊慌。
只要是白日青天的,他们信奉在阳光之下,一切黑暗无所遁形。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算是有另一种安宁!
慢节奏的生活,太平中透着仿佛时光不值钱的流淌。张融融年纪很小的时候,很向往离开家,一个人住,享受孤独。宁愿宅在家里看一天书,或是看电影,玩手机,也想一个人呆着,觉得这样很清静。
后来年纪渐长,却向往热闹。
只是她再怎么去繁华的街市商场,那也不是属于她的热闹。
她倒不是向往家庭,毕竟家庭里面,有太多的责任和无尽的负担。在现代组建一个家庭真的挺不容易的。物质倒是其次,过好过差,都是无所谓的。最主要的其实是心。现代人压力极大,想要这,想要那,每到过节,无数的广告充斥着内心,生了孩子,无尽的贩卖教育焦虑的广告开始盛行,仿佛不追逐,就很难融入这样的生活。
而在这样高度的快节奏的生活中,一家人,或者说是两口子怎么找到自己的节奏,很难很难!过的好的,哪怕物质上升了大台阶,不穷了,有钱了,也会在这欲望与纷争之中守不住心,而离心。那家还是家么?!
而贫贱夫妻百事哀,在那样的社会中,挣不到钱,换不了大房子,甚至买不了房子,一把年纪了还要租房,还要一家三口租房子,更是心酸添百倍的事情。
想要过的富足太难太难了。
在这里,只要有吃有喝有住有穿,就已经自是知足的充裕生活。没有那些迷人眼的掏空人的广告,扩大人欲望的一切。
而现代,说句实话,哪怕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的人,也依旧焦虑的,他们未必缺钱,也有吃有喝,可是哪个不焦虑?!
多的是,有房有车,也有房贷车贷,虽然也有住,有肉吃,但依旧掩盖不了是个穷人的事实。
只是穷的本质不同而已。
水涨船高,不错,所有船都高了,然而浪头太大,哪艘船都怕被浪给掀翻了,都过的小心翼翼,生怕小船不保。
而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敢向往大家庭的生活!?不得过成一地鸡毛吗?!那更是难上加难。
张融融毕竟穿来的时候,也不算年轻了,此时此刻,才真正的明白生活的真谛。
有心气过上这样慢节奏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底气了。
这里,她已经融入了,甚至投入了感情。
她喜欢这里。真的很喜欢。
更喜欢这里的人。
她想,也许无论在现代还是古代,做人,不管快不快乐,还是要离开渣人,然后奔赴到值得的人身边。这才是避免不幸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