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轩带着王保强和助理团队回国。
落地机场,助理买了几份报纸让他在路上看。
《盲井》获奖的消息已经传回国内。
原本一部现实题材的小成本电影,在内地根本掀不起风浪。
但谁让这部电影的投资人是林轩呢。
作为内娱顶流,凡是跟他沾边的事情都能蹭到热度。
他平时不爱搞事,也不爱参加活动,粉丝天天都盼着新闻里出现跟他相关的事情。
《盲井》获奖后,那帮粉丝终于找到活儿干了。
偶像难道搞个大新闻,还是这么长脸的事情,肯定要大力帮忙宣传。
他们不懂什么是欧洲三大,更不知道银熊奖的含金量。
只要知道《盲井》获得的奖比《英雄》牛批就行了。
粉丝自发宣传,再加上工作室在背后引导扶持,这件事很快就火出圈了。
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从各个角度对剧本进行分析解读。
业内人士也不甘寂寞,大谈内地电影崛起。
回国次日,无数好友登门拜访。
除了单纯恭喜他的,也有不少是想过来打秋风的。
既然‘林轩工作室’开始做影视投资,这些事情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傍晚宾客离去,他收到的资料书堆积成山。
虽然大多数都是骗钱的垃圾,但他还是得一一看过。
只有保持通道开放,才能等到值得投资的作品。
…………
一周后,李杨回国。
《盲井》近期热度这么高,媒体自然蜂拥而至。
次日,李杨召开记者会,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比如林轩的投资,电影的内涵,以及内地特供版的问题。
李杨表示,《盲井》不是“地下电影”,它是代表国内参加柏林电影节的。
至于两个版本的问题,资方并不知情。
内地公映版已经通过了广电审核,他送去参展的是导演剪辑版。
至于电影的隐射和内涵,他表示都是媒体的误解。
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只是希望社会能多关心这些边缘群体。
这是李杨的真心话。
他的“盲”系列,全都聚焦社会特殊群体。
《盲井》中的底层矿工,《盲山》中的被拐妇女,《盲道》中的出狱乞丐。
哪怕这些电影注定无法取得高票房,他作为电影人也必须要拍。
然而媒体不关心这些事,他们更关心这部电影的海外收入。
关于这点,李杨并没有隐瞒,直接公之于众。
还很有求生欲的表示,他这是替国家赚外汇去了。
《盲井》海外版权全部售出,总价高达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万。
而这部电影的总投资,只有15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