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说大伯母的父亲最迂腐,他们母子在贾家时尚且不曾接济多少,回家更是唯恐人知,想必丧事也是草草办了。”
都是家中女儿却有完全不同的待遇,巧姐儿又是一阵唏嘘,片刻后才继续道:“兰大哥成亲时知会了父亲一声,但时间仓促父亲赶不及回来,贾家的人并未去观礼。我也是前两年偶然遇见兰大嫂才又联系起来,只是王府门第高,他们不曾上门搅扰。”
说好听些是不曾上门搅扰,说不好听就是没脸上门。
贾家出事李纨走得决绝,单方面断开了与贾家的联系,诚然里面有贾政、王夫人被斩首的缘故,她若不走,贾兰一辈子都要背着罪人之孙的名声,回到李家虽然可能会被娘家不喜,但贾兰可以重新开始。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她为贾兰选择了最稳妥最安全的一条路。
只是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会走得如此仓促,若是她还在,等贾兰考中后她豁出脸皮上门,林家也还得认这门亲。幸而李家虽迂腐但还算厚道,贾兰的婚事虽然简陋,迎娶的也是文官之女。
自小贾兰就与贾宝玉、贾环不同,读书过得去品性也过得去,若不是巧姐儿偶然与他们遇上,他这辈子怕是真的再也不会与贾家重新联系了。毕竟母亲去世后就违背母亲意愿,他顶戴官翎人们或许不会说什么,但一定会攻击李纨背信弃义。
巧姐儿悄悄看林茈玉的脸色:“兰嫂子是个不错的人。”
“既然不错,你们常联系就是。说来你们才是一辈的人,不过大家族里一辈的人总是差着年纪,菘哥儿又不在京城,环哥儿也不在,你很该给你三姑母去封信。”
“正要说到三姑母呢。前些年三姑母的公爹去了,三姑丈的职位一应地上升,说不得什么时候三姑母便要回京了。”
初时官员任职是可以带着家眷都去的,康熙中期却改了这一规定,能带出去的家眷数量有严格规定,若是做到高品级官职,正妻十有八九都要留在京城,王子腾在外时他的夫人便在京城。
探春是正妻,她若不回来便是她的孩子回来,依她的性子,必是不许孩子回来学京城那些纨绔子弟做派。而且依照时间推算,她的长子儿媳妇也能将家里撑起来了,完全不必担心有妾室往上爬,她回京还能帮着观察局势,传递消息。
“若是早些年就罢了,这个时候回来岂不是养老?”林茈玉换支笔,调笑起来。
“正是呢,几位姑母多年未见,等三姑母回来又多了个说话的人。”巧姐儿也笑起来,贾探春与她是本家呢。
两人就这样说些闲话,有时候是朝堂上的热闹八卦,有时候是与两家相关的事。巧姐儿一个月来上一两次,能维持两家的关系,频率也不算太高,不至于引得弘曙福晋厌烦。
临近入夏,王熙凤赶在炎热来临前夕回江南去了,与她擦肩进京的是贾琏致仕的折子。
贾琏这样的小官,在皇上面前比芝麻大不了多少,折子要转两圈才能递到皇上跟前,还是分到不太重要的那堆折子里,等批下来差不多要耽误一两个月,但一般情况下都会准奏。
因为这样不大重要的职位上、印象不大深刻的人,皇上没有那么多时间耽误。雍正在位的年份与批阅奏折数量形成的比例,与历史上所有皇帝对比都是恐怖的。
类似这样不重要事情的奏折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是板儿他们这些负责官员整理抄录时看见了都不会停顿的程度。若论大事,大约是年羹尧被一撸到底,成为了一个闲散人,空出来的权力被十三和十七分了。
贵妃年氏病情到底是加重了,她陪着雍正住进圆明园,可到避暑结束圣驾离开的时候,她却没有跟着离开,反而是回宫的雍正一趟又一趟派人去圆明园看她,看诊、赏赐、作画等等。
允佑手上还提溜着他的破鸟,听闻圆明园的事直哼哼:“没看出来,老四竟然还有铁汉柔情的一面。”
横竖园子里都是心腹没有外人,林茈玉踢了轮椅一脚:“你管年羹尧的事了?”
“爷管他的事干什么,不过是看了个热闹而已。”
有兵权的人最忌讳嚣张跋扈,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倒了,允佑对他手里剩下的那点兵权可宝贝得很,还想留着传到弘曙手上呢,一点都不想让老四找到机会将它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