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二媳妇心情好,一点都不介意周桂的语气,呵呵一笑,转身就回了自己家。
而周桂把人撵走,一转身,便见自家孙女,小手撑在她外公腿上,大眼睛熠熠发亮,那小表情,简直和钱二媳妇听别人八卦时的,一模一样。
“……??”
周桂一楞,瞅了瞅孙女,又抬头瞥了眼走回隔壁院子的钱二媳妇。然后脸一唬,大道:“钱二媳妇,以后,不许到咱家来说事。”
钱二媳妇被吼得莫名其妙,扭头就道:“不是你问我的吗?”
二婶子在发什么神经,刚才还说得那么有劲,转过身就吼她了,咋的,提了裤子就不认人了。
周桂瞅着还支棱着耳朵,不回神的孙女,无理取闹道:“我不管,反正以后,不许再来咱家说事。”
哎呦,家里有个对啥啥啥都有兴趣的闺女,太愁人了。
倒不是说不让她听,只是有些东西,不适合她听。
她这爱好,要是不摁下去,万一哪天听到点羞人的事,还不得脏她小耳朵啊。
卫子英听了一场八卦,心满意足了,可这边,却愁死周桂了。
*
时间门悄悄流转,不知不觉地里的庄稼就种了下去,清明雨季过后,眼秋着就快到端午了。
端午前夕,卫家接到了卫永民从西南大学寄回来的信,信里夹了二十块钱,说是寄回来,给家里两老人过节用的。
卫永民读大学是有补贴的,一个月十五块钱,只比小城市里工人的工资少几块钱。他花销不多,读书几个月,从牙齿缝里挤了些钱出来。
收到卫永民寄过来的钱,周桂和卫良峰心里感慨的很。
这小儿子,养到二十四五了,终于能孝敬他们了。说起来,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最不用他们操心的,因为大儿子懂事的早,且早早挑起了家里的重任,只有这个小儿子……
说起小儿子,他们前不久,听说住在知青院的陈丽,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回城了。
不过,不是回江省,而是去了魔都,也不知道她走的是哪家的关系。公社这边,巴不得知青们都走,也没卡陈丽的手续,该给办的,都给她办了。
她一拿到公社开出的证明,第二天就离开公社。
知青院那儿,不止陈丽走了,剩下的十几个人里,也有六个拿了城里街道的文件,把户口牵回城了。
从去年高考恢复后,下乡的知青们就开始想办法回去。有的回去了,有的却没有回去,这没有回去的,几乎都把回城的希望放在今年七月份的高考上。
周桂收到卫永民的信,想了想,让卫志勇给他叔写了封信,大致意思,就是陈丽回城,还有便是,她和他爹不缺吃的,不用再寄钱回来了,让他照顾好自己。
端午节这天,苏若楠和卫永华回来了,两口子一回来,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卫永华帮着把米碾了出来,还砍了半天柴,而苏若楠挽起袖子,开始跟周桂一起包粽子。
西口市这一带,吃粽子很单一,没有后世所谓这样粽那样粽,只有白粽子。
卫子英见她奶和她妈包粽子,也端根小板凳,坐到两个大人面前,要帮他们包粽子。
但耐何手太小,别说包粽子,两张粽叶她都捏不紧。
“哎呦,我家英子真乖,不过这事,我和妈做就成,你去和哥哥们玩。”
一旁,一边和苏若楠说话,一边麻利绑粽子的周桂,瞅小孙女挽来挽去都不对头的粽叶,有点不忍心打击孙女。
“奶,你嫌弃我了。”
卫子英包了两三分钟,都楞是没把粽叶挽成形,她正和粽叶较着劲呢,冷不丁听到她奶的话,她觉得,她被嫌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