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还有数次的意外,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意外并不是连续发生的,之间相隔最久的一次都长达数年,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但唐寅心里明镜似的,有人要致殷柔于死地。
感觉再留殷柔在王宫里迟早会被害死,他开始有计划的渐渐疏远殷柔,当时人们还以为大王是厌倦了总能惹出麻烦的王妃。
再后来,唐寅似乎觉得留殷柔在身边都会碍眼,干脆把她送出了王宫,安顿在风国名义上的都城——镇江。
远离了上京,到了镇江之后的殷柔反而没有再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似乎近些年来的种种厄运都离她而去了。,!
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次的改革就是施行君主立宪制。
成立议会,最大限度的限制君主的权利,甚至连朝廷的权利都将被极大的削弱,让权给百姓民众。
唐寅自己很清楚,如果想让唐氏的后代子孙一直延续下去,施行君主立宪制就是必然,只有最大限度的让权给民众,风国的天下才能长久,不至于被暴力推翻。
可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君主立宪制太先进,也太匪夷所思,唐寅一经提出,立刻引来朝廷内外反对声一片,不仅是大臣们强烈反对,就连百姓们也都无法理解,大王如果不具实权,那还叫什么大王?大王要把权利都让给一个叫‘议会’的东西,那天下岂不大乱了吗?
有些事情,哪怕唐寅贵为国君,也是无能为力的,其中便包括民智。
民智未开,越是先进的理念越是无法接受,唐寅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手段,欲推行君主立宪,结果在朝堂上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在朝堂外又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在全国上下一片强烈的反对声中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唐寅倒也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不行,那就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在唐寅执政期间,他先后共提出过四次施行君主立宪,可惜的是,以他一人之力,实在是独木难支,四次改革,四次皆以失败收场。
这件事对唐寅的打击很大,也让他感到心灰意冷,明明是比目前先进好几代的制度,偏偏无人能理解,更无人能接受,就连邱真、上官元吉这些思想最为开明的大臣都对他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嗤之以鼻,觉得是荒唐至极之事。
现在唐寅终于能切身的体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痛了。这时候的唐寅对君王之位越加厌烦,即便坐在朝堂上,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文武大臣们,他都有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感。
他心里明白,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无论如何也推行不了君主立宪的制度。他把君主立宪的理念书写下来,希望以后唐玉或者后人能代替自己完成这个目标。
推行君主立宪不成,对唐寅是个打击,而最终令他萌生去意的是后宫里的争权夺势。自从唐玉被立为储君后,肖香母凭子贵,加上有川人的势力支持,她俨然成为后宫的第一人。
可是她实际的身份只是个夫人,在她的头顶上,始终都有个王妃在压着她。
这时候,殷柔便成为肖香的眼中钉、肉中刺,在肖香看来,只要没有殷柔,那么王妃的位置非她莫属,殷柔就是自己在前进路上的一个最大绊脚石。
想通过正大光明的手段扳倒殷柔,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毕竟唐寅最宠爱的女人始终都是她,所以,要除掉殷柔,她只能用阴招、毒招。
就心机和成服而言,唐寅后宫里的那些女人还没有谁能比得上君主出身的肖香,包括同为君主出身的灵霜在内。
殷柔第一次发生意外是在王宫的池塘,本来她在池塘边散步,却莫名其妙的跌进池塘里,好在人们救助及时,第一时间把殷柔从池塘里拖出来,但即便如此,体质柔弱的殷柔还是昏迷了两天两夜,而后又病了数天。
第二次的意外发生在去往上京城外踏青的路上,肖香的仪仗遭到刺客的伏击。
这次的状况更加凶险,总共有五十七支弩箭射入殷柔所乘的马车里,就坐在车内的两名宫女都被当场射成了刺猬,侥幸的是当时殷柔并不在车中。
她好不容易才有出外游玩的机会,殷柔觉得在车内太束缚,也看不到什么景色,便偷偷换了宫女的服饰,混在宫女当中走在外面,也恰恰是因为她一时兴起的乔装改扮,让她躲过了这一劫,车内的两名宫女则做了她的替死鬼。
第三次意外则是殷柔的中毒,她的寝宫里莫名其妙的钻进毒蛇,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殷柔被毒蛇咬伤,唐寅动用了一切资源为殷柔疗伤医毒,总算是保下了她的性命。
此后还有数次的意外,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意外并不是连续发生的,之间相隔最久的一次都长达数年,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但唐寅心里明镜似的,有人要致殷柔于死地。
感觉再留殷柔在王宫里迟早会被害死,他开始有计划的渐渐疏远殷柔,当时人们还以为大王是厌倦了总能惹出麻烦的王妃。
再后来,唐寅似乎觉得留殷柔在身边都会碍眼,干脆把她送出了王宫,安顿在风国名义上的都城——镇江。
远离了上京,到了镇江之后的殷柔反而没有再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似乎近些年来的种种厄运都离她而去了。,!
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次的改革就是施行君主立宪制。
成立议会,最大限度的限制君主的权利,甚至连朝廷的权利都将被极大的削弱,让权给百姓民众。
唐寅自己很清楚,如果想让唐氏的后代子孙一直延续下去,施行君主立宪制就是必然,只有最大限度的让权给民众,风国的天下才能长久,不至于被暴力推翻。
可是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君主立宪制太先进,也太匪夷所思,唐寅一经提出,立刻引来朝廷内外反对声一片,不仅是大臣们强烈反对,就连百姓们也都无法理解,大王如果不具实权,那还叫什么大王?大王要把权利都让给一个叫‘议会’的东西,那天下岂不大乱了吗?
有些事情,哪怕唐寅贵为国君,也是无能为力的,其中便包括民智。
民智未开,越是先进的理念越是无法接受,唐寅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手段,欲推行君主立宪,结果在朝堂上得不到大臣的支持,在朝堂外又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在全国上下一片强烈的反对声中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唐寅倒也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不行,那就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在唐寅执政期间,他先后共提出过四次施行君主立宪,可惜的是,以他一人之力,实在是独木难支,四次改革,四次皆以失败收场。
这件事对唐寅的打击很大,也让他感到心灰意冷,明明是比目前先进好几代的制度,偏偏无人能理解,更无人能接受,就连邱真、上官元吉这些思想最为开明的大臣都对他提出的君主立宪制嗤之以鼻,觉得是荒唐至极之事。
现在唐寅终于能切身的体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痛了。这时候的唐寅对君王之位越加厌烦,即便坐在朝堂上,看着下面黑压压一片的文武大臣们,他都有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感。
他心里明白,在这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无论如何也推行不了君主立宪的制度。他把君主立宪的理念书写下来,希望以后唐玉或者后人能代替自己完成这个目标。
推行君主立宪不成,对唐寅是个打击,而最终令他萌生去意的是后宫里的争权夺势。自从唐玉被立为储君后,肖香母凭子贵,加上有川人的势力支持,她俨然成为后宫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