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一下《华阳国志》,这里甚至不是因为刘焉成为益州牧才得名的,却依然有相当多对于刘焉的描述,甚至将张鲁的母亲凭借天师道取信于刘焉都记载在上,更显得《山阳县志》对于刘协的记载过少了。
准确的说,最重要的可能只有这一句——
元昭一十四年,协以医术见长,造福乡里。
【137楼】琰琰其光
这么看确实有
点不对啊。
元昭一十四年,距离陛下登基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十四年的时间。
如果说之前刘协是因为汉室断送在了他的手中,心中有愧,那么县志上也该当写一句醉心医术,或者是在何处演练学习,才有了这身医术,而不是“以医术见长”。
【138楼】薯蓣排骨汤
就好像他的医术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
【145楼】压胜钱齐了
而且在随后三十年的记载中虽然有间隔跳跃,却基本上以两到三年为间隔提及他为山阳当地所做的种种举措,直到刘协寿终正寝。
这个空缺的一十四年,到底去哪里了呢?
陛下能容忍他在随后对当地广布恩泽,也让他活到这个七十的高寿,就不可能在早年间对他加以禁锢,尤其是当时陛下正处民心所向、年富力强之时,完全不必担心刘协这种光杆司令能折腾出什么风浪。
【146楼】压胜钱齐了
我带着疑惑翻阅了元昭十年的庆典名单,在与会名单中看到了一个人——
上庸令王安。
于是我又转去查阅了上庸县志。
【147楼】不吃鸳鸯锅
上庸在哪里?
【148楼】==
在益州的汉中。
【149楼】压胜钱齐了
对,益州汉中的上庸。
在这本县志里提到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不过不在人物篇章,而在经济篇章。
说的是,在大雍时期,上庸因为周围竹山资源又兴办起了两处造纸厂,以满足大雍日益扩张的读书需求,当时的上庸令王公讳安,操持产业平衡农业,甚至亲自治病看症,令上庸政通人和,往来荆州益州者不可胜数,多于此地停留。
等到王公于元昭一十四年因父母病故回乡守孝后,后继的几十年里,当地长官大多遵循王安留下的旧例办事。
现在你们什么想法?
【150楼】口口
……6
【151楼】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我的脑瓜子嗡嗡的。
我需要有个人来帮我整理一下。
【152楼】琰琰其光
等等你们让我捋一捋。
瓜主的意思是——
上庸令王安在元昭一十四年因为父母病故卸任,并且会医术。
山阳公刘协在元昭一十四年后开始在山阳看诊,并且会点治理手段。
是这样没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