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董大量资助港城、薪加坡的学生去国外学物理、化学、计算机、材料学之类的专业,是不是有什么大的投资计划?”
黄福义摇摇头,“没听李董说起过。”
“不过我听李董说过,文科方面的是谁有钱谁就是大爷,瓯镁在这方面已经投了很多钱了,话语权在人家手上,我们一时半会是追不上的。”
“理工类的技术,1就是1,2就是2,可以把以前的技术直接拿来用,没钱的人学这个比较划算。”
陆瀚良是穷苦家庭出身,对此深有体会,“穷人家的孩子能学到一项技术,确实比学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更容易出头。”
汤洪德接话道:“镁国法律允许的兼职岗位,我们镁国分公司都有特意给这些学生留着。”
“那些助学金也不会白花,也算是为咱们公司储备人才。”
陆瀚良赞叹道:“李董的目光真是长远啊。”
大量资助薪加坡、港城的学生去瓯镁留学深造,为了让员工们安心工作,李铭也要给下属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就把储备人才的理由拿出来用,合情合理。
实际上,他还有一个暗中的大计划。
海峡东岸的那群人,真正发达是靠电子代工起来的。
前面的十来家龙头企业,接下瓯镁的订单,除了主要的零部件是指定产品,很多配套的零部件是这些龙头企业自己采购。
采购,懂的都懂。
这些企业的裙带关系都能从中分一杯羹,海峡东岸的中小企业也就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
专精做一些产品的中小企业有了稳定的收入,又钻研成为了某些关键零配件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可以说,只要倒下一家龙头代工企业,后面就会连锁的倒下一大批的中小企业。
李铭现在资助这些港城、新加坡的学生去瓯镁学习,去瓯镁的企业就业,在瓯镁建立人脉关系。
等他们带着订单准备单干开厂的时候,肯定是选自己熟悉的港城、新加坡。
内地每年都有大量跑到港城的人,港城不缺劳动力。
薪加坡旁边有马来国,也不是很缺劳动力。
这两地更大力度的发展电子代工业,能无形中分流和压制海峡东岸的发展。
等到80年代,星辰公司的房产物业巨幅升值,不用抽调其他资金都有大量的钱可以到内地建上下游一体的产业城。
建好港口、发电站,四通一平搞好,税收优惠,以及大量有经过团队训练的识字年轻人。
港城接订单、内地搞生产的模式可以彻底堵死海峡东岸的电子产业。
人是英雄钱是胆。
以后没那么富的海峡东岸,也就不敢那么跳脱。
李铭现在花点小钱向瓯镁输送港城和新加坡的人才,后面的收益是极大的。
也是上午。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