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法非帝王一家之法,乃天下之法,需依法执法。
唐太宗李世民真正地做到了以身作则,带头守法,执法时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只不过我们这位心软的神在量刑却反复思考,慎之又慎,执法务宽大简约。
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好到犯法之人极少,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1]
至晚节,天下刑几措。】
【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奉公守法,吏佐各安本份,唐太宗李世民用己身示范,以身作则,制定科学修明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
官吏多自清谨,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1」
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1」
此皆古昔未有也
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没办法,他们精明又自律的统治者一遍又一遍地强调民生红线意识和监管清廉意识,身为官吏的他们有什么动机去行贪污渎职之事呢?
这可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啊,要是贪污了在这个世界真的会受到万人唾弃,毫无藏身之地。
由此可见,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行之有效,比事后的打击取效于一时有用多了。
这个华夏历史上基本上没有贪污的历史时期,让李世民成为民间评价最高的皇帝,他真实做到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践行了民本思想。】
“厉害啊。”
秦王界面,这些跪立的臣子们赞叹。
长孙顺德叹服:“秦王心术豁然,不有疑阻。于私德,掌权虽然来自于一场政变,但对政敌引居左右近侍,终得贤臣。于国事,能控制全局,断决大事,严明吏治,把控权贵,得帝王之体。”
他们看仙幕介绍的时间点就知道,秦王从登基之初的贞观元年就已经做到能够稳定中央政局与地方局势。
萧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身作则,不愧为圣君再世。”试问这种人不做储君,谁还有胆子做储君?
从仙幕播放的视频中就能窥见,在秦王的手下,房玄龄等贤臣能持之以恒的操持国务,帝王从不疑心,魏征等谏臣能够勇于进谏,名留青史。
不仅如此,为帝的秦王还常常叮嘱臣下勿惧上不悦而停止进谏。
这人为了防止前朝君臣猜疑之失再现,经常与臣子抵足而眠,彻夜长谈,与大臣议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因果。
加之“民依於国,国依於民”治国方略又行之有效。
他们叹服:“如此高水准的治国君主,不愧是圣君,天生的帝王。”
这可能是贞观君臣能共济致治的重要原因吧?甚至可能是基础原因吧?
难怪仙幕一开始讨论吏治的时候会说“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乃贞观成治世绕不开的话题,他们现在极为认同这句话,因为秦王确实做到了。
【正如御史马周在上疏中所说:“陛下当隆禹、汤、文、武之业,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得但持当年而已!”「1」
所以秦王李世民没有满足于创下平定天下之奇功,而是吸取前朝的教训,在汉民族分崩离析,百姓们崩溃哀嚎,伤痕累累,大一统和汉民族这两个东西几乎已经在普通民众里遗忘的当下。
李世民凝望尧舜之世,头举唐虞之道。
唐虞之道,兼采儒墨,爱亲尊贤,在尚德,在修身,在安民。
李世民用自己的天赋,自己的努力,将抽象的帝王之道落实为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和施政措施,整饬吏治,清明政治,把汉民族从战争,分裂的泥淖中解救出来。
君臣民上下一体,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一点一点地捡起大一统的碎片,一片一片地粘合汉民族大一统的基因。
他的所作所为就好像是在告诉汉民族:瞧,这个就是我们遗失了四百多年的大一统。
现在它再一次融进我们汉民族的血肉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