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嘛,这个世界没有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融合起来容易多了。
其实,乌桓人、鲜卑人和胡人的生活习性没太大区别,之所以叫法不同只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不一样罢了,都是人为区分开的。
之所以取名漠东,是因为东胡大草原和匈奴人掌控的整个北方草原中央地带,有一个广袤无垠的大沙漠!
由于这个大沙漠的存在,匈奴人和汉人都习惯性以漠南漠北进行称呼。
漠东就是东胡大草原,所以没有漠东称呼。
荒漠以西是河西走廊,所以也没有漠西的称呼。
当然,如果说漠东和漠西,熟悉地形的人还是能分辨出来是哪里的。
因此,漠东草原这个称呼还是容易被众人接受的。
最后,燕国仿造匈奴人对草原牧民部落的管理模式,不以地域统治,而是以户数为统治基础。
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
经过多年战乱的漠东草原人口不多,最后还被八旗抄了一次底,所以编不了几个万户,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幼。
自然而然的,漠东草原只是一个泛称,真要是较真的话,匈奴人的东胡卢王部也在漠东草原范畴之内。
由于草原太过广袤,人口分散,所以这种户籍编制耗时非常长,也十分繁琐。
在内务整顿当中,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来到燕武12年。
这一年,赵作仁的长子赵日天刚好十岁,赵作仁为了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在处理不重要的朝政时已经带着自己的儿子旁听了。
由于赵作仁的后宫干净整洁,根本没有宫斗之类的糟心事,赵作仁的家庭生活十分和睦。
在燕武12年上半旬,上谷郡的汉匈大战终于分出了胜负。
不出意外的,汉军在正面战场上再一次败北……
两年时间里,数十万汉军献身沙场!
然而,作为胜利者的匈奴人也没有讨到好处。
作为匈奴人的最高统帅左贤王,竟然在取得决定性会战胜利后被汉地武圣联手刺杀而亡。
随后,取得胜利的匈奴人群龙无首,再加上各部损失惨重,连镇压地方汉地豪族的叛乱都变得力不从心……
这时候,匈奴大单于和匈奴右贤王正在河套地区跟汉军激战,根本没有精力支援上谷郡这面。
结果失去了约束的上谷郡匈奴各部在自家折损惨重的情况下,纷纷撤出居庸关。
反正大家都已经抢够了,再不走很可能就走不了了。
汉军正规军虽然被击败,但架不住汉地的地方豪族太多……
于是,罕见的一幕出现了,匈奴人打赢了战役,却输了战略,四分五裂的匈奴各部纷纷从居庸关撤离,最后只占据了天险一般的居庸关,留下上谷郡一片白地。
而赶走了匈奴人的汉地豪强由于没有汉军正规部队的约束,各自占据地盘吸纳人口建立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