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的内情如何,唐寅并不在乎,他倒是被司马召严的明察秋毫吓了一跳。
河东地区,那可是位于风地和宁地的交界处,距离上京数千里,而司马召严坐在上京却对河东的灾情了如指掌,当真是有过人之处,不愧是大国丞相出身的人,其才能不容小觑。
(ps:六道书友群:187124004,欢迎书友加入讨论。),!
sp;随着许多大臣们的离去,风国的官职也终于有了大量的空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川人被启用。
其中最受重用的当属原川国右相司马召严,他被唐寅封为参政堂和军政堂的总参事,虽说品级是从一品,但比原来那有名无实的闲职要强得多,他对此也颇为满意。
司马召严对风国还是很了解的,知道风王一直都想重用参政堂和军政堂,只是始终没有搞出大的名堂,现在由他接手,看似这个职位不怎么样,好像还是只得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但实则不然,他现在的职位是风王极为看重的,只要自己做得好,便能得到风王最直接的支持,自己这个川人也极有可能会变为风王的近臣。
在川人文官被大量启用的同时,川人武将也终于又有机会重返军中。
按照唐寅的指示,邱真最终重组了四支川人军团,而风军的十二支军团则全部都保留下来,只不过各军团的兵力都做了大副的削减,尤其是百战军,足足被削减掉二十多万的将士,虽说风军的编制还是十二支军团,但总兵力却只有一百万,至于玉军,则是象征性地保留下一支军团而已。
通过这次的调整,极大限度的缓解了风人和川人之间的矛盾,虽说风人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川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副的提升。
可以说风人和川人之间的融合是直到此时才刚刚有所起步。
风国朝廷做如此之大的调整,刚开始时难免会有些混乱,大臣们都是人心惶惶,风人大臣怕大王找到自己的头上,罢免自己的官职,让自己告老还乡,而川人大臣则担心自己刚刚接手新职务难免会犯错,一旦有错,又怕遭到风人大臣的弹劾。
可以说刚刚调整后的风国朝廷,无论是风人大臣还是川人大臣,都是兢兢战战、如履薄冰,一个比一个小心翼翼,不敢存有丝毫的马虎。这种情况倒是唐寅乐于见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次大调整后,司马召严在风国迅速崛起。
由他主导的参政堂和军政堂几乎揽下了风国全部的事务,需要经过唐寅过目的奏疏他要审批,不需要唐寅过目的奏疏他更要审批,与此同时,他对参政堂和军政堂也做了大副的调整,原有的人员被他大批罢免,重新征用新人。在这件事上,司马召严做的还是很公正的,并没有只启用川人,而是按照唐寅一贯的主张,无论出身如何,唯才是用。
真正让唐寅对他改观、让大臣们对他刮目相看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风国的河东地区遭受震灾,右相长史李佑向唐寅上书,请唐寅拨银八十万两赈灾。
结果这道奏疏到了参政堂之后便被拦了下来,根本没交到唐寅的手上,被司马召严直接打了回去。
对于此事,李佑大为恼火,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当着唐寅的面奏了司马召严一本。
唐寅也听得直皱眉头,河东地区受灾,理应及时赈灾才是,司马召严却把奏疏拦下,拒不上报,不是耽误了大事吗?
还没等唐寅问到他的头上,司马召严主动站出来说道:“大王,河东受灾一事微臣已有所耳闻,震灾的规模并不大,受灾的也只是河东的栾城一地而已,据微臣所知,在地震当中,栾城城内以及周边一带,共塌陷房屋五十七间,城主府的左侧院墙稍有破损,伤亡的百姓不足百人,如此灾情,却狮子大开口要朝廷拨款八十万两,微臣不知这些银子是真的用于赈灾,还是会有大半落到某些大臣的私囊里!”
他这一番话,把李佑说得老脸通红,结结巴巴地叫道:“司马大人你这……你这是血口喷人!”
司马召严冷笑出声,说道:“李大人代河东上疏,请银赈灾,只是不知这八十万两的赈灾银子是如何定下来的,如果是按照河东的传报而定,李大人犯有不察之过,如果是李大人擅自而定,那么,李大人恐怕摆脱不掉借赈灾之名做中饱私囊之实的嫌疑吧?!”
李佑身子一哆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唐寅连连叩首,急声说道:“大王,微臣冤枉,司马大人血口喷人,微臣冤枉啊!”
对于这件事的内情如何,唐寅并不在乎,他倒是被司马召严的明察秋毫吓了一跳。
河东地区,那可是位于风地和宁地的交界处,距离上京数千里,而司马召严坐在上京却对河东的灾情了如指掌,当真是有过人之处,不愧是大国丞相出身的人,其才能不容小觑。
(ps:六道书友群:187124004,欢迎书友加入讨论。),!
sp;随着许多大臣们的离去,风国的官职也终于有了大量的空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川人被启用。
其中最受重用的当属原川国右相司马召严,他被唐寅封为参政堂和军政堂的总参事,虽说品级是从一品,但比原来那有名无实的闲职要强得多,他对此也颇为满意。
司马召严对风国还是很了解的,知道风王一直都想重用参政堂和军政堂,只是始终没有搞出大的名堂,现在由他接手,看似这个职位不怎么样,好像还是只得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但实则不然,他现在的职位是风王极为看重的,只要自己做得好,便能得到风王最直接的支持,自己这个川人也极有可能会变为风王的近臣。
在川人文官被大量启用的同时,川人武将也终于又有机会重返军中。
按照唐寅的指示,邱真最终重组了四支川人军团,而风军的十二支军团则全部都保留下来,只不过各军团的兵力都做了大副的削减,尤其是百战军,足足被削减掉二十多万的将士,虽说风军的编制还是十二支军团,但总兵力却只有一百万,至于玉军,则是象征性地保留下一支军团而已。
通过这次的调整,极大限度的缓解了风人和川人之间的矛盾,虽说风人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川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副的提升。
可以说风人和川人之间的融合是直到此时才刚刚有所起步。
风国朝廷做如此之大的调整,刚开始时难免会有些混乱,大臣们都是人心惶惶,风人大臣怕大王找到自己的头上,罢免自己的官职,让自己告老还乡,而川人大臣则担心自己刚刚接手新职务难免会犯错,一旦有错,又怕遭到风人大臣的弹劾。
可以说刚刚调整后的风国朝廷,无论是风人大臣还是川人大臣,都是兢兢战战、如履薄冰,一个比一个小心翼翼,不敢存有丝毫的马虎。这种情况倒是唐寅乐于见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次大调整后,司马召严在风国迅速崛起。
由他主导的参政堂和军政堂几乎揽下了风国全部的事务,需要经过唐寅过目的奏疏他要审批,不需要唐寅过目的奏疏他更要审批,与此同时,他对参政堂和军政堂也做了大副的调整,原有的人员被他大批罢免,重新征用新人。在这件事上,司马召严做的还是很公正的,并没有只启用川人,而是按照唐寅一贯的主张,无论出身如何,唯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