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李隆基眉头微微舒展开来,显然是因为得知贞观年间尚且难以杜绝这样的陋习,他就继续说道:“我朝设十道按察使监察各州县,御史台御史巡按地方,监察百官,然而,胥吏却因出身来历各异,虽也有考课铨注,却谈不上真正的监察。而且,每岁流外出身者数以千计,而各科从科举进身者,却不过区区数百,以至于人言士人不如胥吏。按照制度,吏部郎中两人当中,其中一人专司流外铨,然则员外郎两人,一人判南曹,一人佐杂务,除却胥吏之外,并没有人真正佐理主管流外铨的那位郎中。所以,臣请于吏部之中,再设员外郎一人,专司流外胥吏及伎术官升黜考课,佐郎中铨选,并如国子六学一般,设吏学,以此人管理。”
对于这种从未有过的做法,李隆基登时犹豫了。然而,杜士仪接下来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将胥吏选拔时所需要的书、计、时务,和吏部流内关试时的身言书判四者结合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流外铨独立于流内铨,而胥吏因隶属于基层,在州县则直接面对百姓,在中枢则直接和案牍打交道,故而操守以及能力等等都非常重要。果然,当他说到武后神龙年间,甚至有胥吏胆敢用空白告身授伪官来获利的时候,李隆基的犹豫之色顿时被震怒取代了。
“杜卿所言切中时弊,然则若是增设员外郎一人,事关重大,你可有人举荐否?”
“有!”
杜士仪轻轻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唐朝的流外铨原本就有成例,兼且这次的切入点是一桩惊动内外的大案,所以可以由此切入大动干戈。他双手一合深深一揖,继而便沉声说道:“臣荐江南东道,苏州吴县县令,判江南东道茶引使裴宁。”,!
把这些人暂时开释了,而他们至少有失察之罪,可轻罪之人竟是被如此杖讯了一番,心中岂会没有怨言?”
点到为止说到这里,高力士就不再继续多嘴了。他悄悄观察了一下天子的脸色,继而轻手轻脚退了下去。
这几天杜士仪人是没去御史台,可查出来的考簿舞弊涉及到的官员,名单一批一批都送到了御前。当然,没法核定考绩出入的杜士仪都暂时放过了,能够核定的都是近十年间的,即便如此就绝不止二十三人。所谓二十三,是情节严重篡改考簿次数不止一次的官员,至于只篡改了一次的,竟还有三十多个!不消说,李隆基的心里肯定是窝火得很。杨万顷不论从前如何得意,这次的笑话实在是闹得大了!大约,也是此人没想到杜士仪竟并不打算借此立威。
等到黄昏时分,杜士仪将结案奏疏亲自送到了御前,看见的便是天子那烦乱不已的脸。他心中大致明白李隆基如今的心情。登基已有二十年,当今天子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早就在二十年的时光之中逐渐磨灭了。所以,李隆基远远不如当年那般能够接受逆耳忠言,能够重用风骨峻峭的臣子。这位皇帝更加希望任用的,是能够能够把各种事务料理得干净利落,让他少烦心的能臣,至于操守德行如何,全都可以暂且丢在一边。
于是,他的奏事也异常言简意赅,直接把岑永进等几个主犯的罪行以及证据罗列出来,至于其他人则是用简单的叙述一带而过,不过一刻钟功夫就奏完了。果然,对于那厚厚的奏疏,御座上的天子根本无心去看,露出满意的表情就直截了当地说道:“杜卿之见,这些胥吏如此贪赃枉法,如今虽按卿所查,各得应有之罪,但日后应该如何约束奖惩?”
经此一事之后,天子对于三省六部之中的胥吏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疑虑,杜士仪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李隆基这一问,他便长揖对答道:
“陛下即便不垂询,臣也想另外启奏。吏部只考功一司,就有胥吏四十九人,而整个吏部的胥吏,多达数百人,三省六部加在一块,这些流外胥吏竟可达数千,远远胜过京官的数量,这些流外胥吏的考课也好,铨选也好,其实远比流内官员更加繁重。尽管自从裴相国提出吏部流内官铨选循资格以来,流外官已经不单单是吏部郎中主选,还需得吏部主司参与,并将团甲,也就是流外官员铨选的总册报门下省复审,但想也知道,这庞大的人数,门下省本已日理万机,怎能真正有空逐个复核?”
李隆基听到这里,已经是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你的意思是,制度虽然齐备,然则却无法可想?”
“陛下,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经因为听说尚书省令史有受贿的,故而让左右往令史处送礼,果然,门下令史受绢一匹。如贞观年间尚且都有如此不法事,其后就自然而然地更多了。”
看见李隆基眉头微微舒展开来,显然是因为得知贞观年间尚且难以杜绝这样的陋习,他就继续说道:“我朝设十道按察使监察各州县,御史台御史巡按地方,监察百官,然而,胥吏却因出身来历各异,虽也有考课铨注,却谈不上真正的监察。而且,每岁流外出身者数以千计,而各科从科举进身者,却不过区区数百,以至于人言士人不如胥吏。按照制度,吏部郎中两人当中,其中一人专司流外铨,然则员外郎两人,一人判南曹,一人佐杂务,除却胥吏之外,并没有人真正佐理主管流外铨的那位郎中。所以,臣请于吏部之中,再设员外郎一人,专司流外胥吏及伎术官升黜考课,佐郎中铨选,并如国子六学一般,设吏学,以此人管理。”
对于这种从未有过的做法,李隆基登时犹豫了。然而,杜士仪接下来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将胥吏选拔时所需要的书、计、时务,和吏部流内关试时的身言书判四者结合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流外铨独立于流内铨,而胥吏因隶属于基层,在州县则直接面对百姓,在中枢则直接和案牍打交道,故而操守以及能力等等都非常重要。果然,当他说到武后神龙年间,甚至有胥吏胆敢用空白告身授伪官来获利的时候,李隆基的犹豫之色顿时被震怒取代了。
“杜卿所言切中时弊,然则若是增设员外郎一人,事关重大,你可有人举荐否?”
“有!”
杜士仪轻轻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唐朝的流外铨原本就有成例,兼且这次的切入点是一桩惊动内外的大案,所以可以由此切入大动干戈。他双手一合深深一揖,继而便沉声说道:“臣荐江南东道,苏州吴县县令,判江南东道茶引使裴宁。”,!
把这些人暂时开释了,而他们至少有失察之罪,可轻罪之人竟是被如此杖讯了一番,心中岂会没有怨言?”
点到为止说到这里,高力士就不再继续多嘴了。他悄悄观察了一下天子的脸色,继而轻手轻脚退了下去。
这几天杜士仪人是没去御史台,可查出来的考簿舞弊涉及到的官员,名单一批一批都送到了御前。当然,没法核定考绩出入的杜士仪都暂时放过了,能够核定的都是近十年间的,即便如此就绝不止二十三人。所谓二十三,是情节严重篡改考簿次数不止一次的官员,至于只篡改了一次的,竟还有三十多个!不消说,李隆基的心里肯定是窝火得很。杨万顷不论从前如何得意,这次的笑话实在是闹得大了!大约,也是此人没想到杜士仪竟并不打算借此立威。
等到黄昏时分,杜士仪将结案奏疏亲自送到了御前,看见的便是天子那烦乱不已的脸。他心中大致明白李隆基如今的心情。登基已有二十年,当今天子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早就在二十年的时光之中逐渐磨灭了。所以,李隆基远远不如当年那般能够接受逆耳忠言,能够重用风骨峻峭的臣子。这位皇帝更加希望任用的,是能够能够把各种事务料理得干净利落,让他少烦心的能臣,至于操守德行如何,全都可以暂且丢在一边。
于是,他的奏事也异常言简意赅,直接把岑永进等几个主犯的罪行以及证据罗列出来,至于其他人则是用简单的叙述一带而过,不过一刻钟功夫就奏完了。果然,对于那厚厚的奏疏,御座上的天子根本无心去看,露出满意的表情就直截了当地说道:“杜卿之见,这些胥吏如此贪赃枉法,如今虽按卿所查,各得应有之罪,但日后应该如何约束奖惩?”
经此一事之后,天子对于三省六部之中的胥吏必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疑虑,杜士仪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李隆基这一问,他便长揖对答道:
“陛下即便不垂询,臣也想另外启奏。吏部只考功一司,就有胥吏四十九人,而整个吏部的胥吏,多达数百人,三省六部加在一块,这些流外胥吏竟可达数千,远远胜过京官的数量,这些流外胥吏的考课也好,铨选也好,其实远比流内官员更加繁重。尽管自从裴相国提出吏部流内官铨选循资格以来,流外官已经不单单是吏部郎中主选,还需得吏部主司参与,并将团甲,也就是流外官员铨选的总册报门下省复审,但想也知道,这庞大的人数,门下省本已日理万机,怎能真正有空逐个复核?”
李隆基听到这里,已经是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你的意思是,制度虽然齐备,然则却无法可想?”
“陛下,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曾经因为听说尚书省令史有受贿的,故而让左右往令史处送礼,果然,门下令史受绢一匹。如贞观年间尚且都有如此不法事,其后就自然而然地更多了。”
看见李隆基眉头微微舒展开来,显然是因为得知贞观年间尚且难以杜绝这样的陋习,他就继续说道:“我朝设十道按察使监察各州县,御史台御史巡按地方,监察百官,然而,胥吏却因出身来历各异,虽也有考课铨注,却谈不上真正的监察。而且,每岁流外出身者数以千计,而各科从科举进身者,却不过区区数百,以至于人言士人不如胥吏。按照制度,吏部郎中两人当中,其中一人专司流外铨,然则员外郎两人,一人判南曹,一人佐杂务,除却胥吏之外,并没有人真正佐理主管流外铨的那位郎中。所以,臣请于吏部之中,再设员外郎一人,专司流外胥吏及伎术官升黜考课,佐郎中铨选,并如国子六学一般,设吏学,以此人管理。”
对于这种从未有过的做法,李隆基登时犹豫了。然而,杜士仪接下来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将胥吏选拔时所需要的书、计、时务,和吏部流内关试时的身言书判四者结合起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流外铨独立于流内铨,而胥吏因隶属于基层,在州县则直接面对百姓,在中枢则直接和案牍打交道,故而操守以及能力等等都非常重要。果然,当他说到武后神龙年间,甚至有胥吏胆敢用空白告身授伪官来获利的时候,李隆基的犹豫之色顿时被震怒取代了。
“杜卿所言切中时弊,然则若是增设员外郎一人,事关重大,你可有人举荐否?”
“有!”
杜士仪轻轻舒了一口气,暗自庆幸唐朝的流外铨原本就有成例,兼且这次的切入点是一桩惊动内外的大案,所以可以由此切入大动干戈。他双手一合深深一揖,继而便沉声说道:“臣荐江南东道,苏州吴县县令,判江南东道茶引使裴宁。”,!
把这些人暂时开释了,而他们至少有失察之罪,可轻罪之人竟是被如此杖讯了一番,心中岂会没有怨言?”
点到为止说到这里,高力士就不再继续多嘴了。他悄悄观察了一下天子的脸色,继而轻手轻脚退了下去。
这几天杜士仪人是没去御史台,可查出来的考簿舞弊涉及到的官员,名单一批一批都送到了御前。当然,没法核定考绩出入的杜士仪都暂时放过了,能够核定的都是近十年间的,即便如此就绝不止二十三人。所谓二十三,是情节严重篡改考簿次数不止一次的官员,至于只篡改了一次的,竟还有三十多个!不消说,李隆基的心里肯定是窝火得很。杨万顷不论从前如何得意,这次的笑话实在是闹得大了!大约,也是此人没想到杜士仪竟并不打算借此立威。
等到黄昏时分,杜士仪将结案奏疏亲自送到了御前,看见的便是天子那烦乱不已的脸。他心中大致明白李隆基如今的心情。登基已有二十年,当今天子即位之初的雄心壮志,早就在二十年的时光之中逐渐磨灭了。所以,李隆基远远不如当年那般能够接受逆耳忠言,能够重用风骨峻峭的臣子。这位皇帝更加希望任用的,是能够能够把各种事务料理得干净利落,让他少烦心的能臣,至于操守德行如何,全都可以暂且丢在一边。
于是,他的奏事也异常言简意赅,直接把岑永进等几个主犯的罪行以及证据罗列出来,至于其他人则是用简单的叙述一带而过,不过一刻钟功夫就奏完了。果然,对于那厚厚的奏疏,御座上的天子根本无心去看,露出满意的表情就直截了当地说道:“杜卿之见,这些胥吏如此贪赃枉法,如今虽按卿所查,各得应有之罪,但日后应该如何约束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