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次为了试探大明帝国高层的态度,他提前透露了【铁马】和【千里传音】,在那以后,姜星火并没有说任何有关科技点的事情。
本身姜星火就不是一个喜欢狂点科技树的人。
在姜星火看来,农业国和工业国,之所以有着天壤之别,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制造力水平差异极大。
工业的大机器制造前身是工场手工业,而工场手工业大规模出现的前提,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在中国始终无法彻底分离,原因在于粮食产量不够,朝廷也不支持。
而姜星火既然点出了化肥这个穿越以来唯一点的科技点,又从郑和那里得知,他已经从万里石塘找到了好几个鸟粪岛,在更大的范围里,肯定还有更多鸟粪岛。
嗯,海鸟们拉了上万年,一生一世挖不完的那种。在这种情况下,再配合上轮作套种,大明的农业粮食产量,就已经满足了文明积累到农业和手工业分离的那个临界点。
事实上,现实文明的升级,有的时候跟游戏里数据化的进度条,真的没什么本质区别。
粮食产量积累到一定地步,再加上一点点扶持,那么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郑和从南美洲,带回红薯、土豆、玉米三件套,完成这种文明升级就足够了。
而姜星火与朱高煦的信息差,就出现在了这里。
朱高煦知道手工工场是什么样子,但是完全无法想象,未来会出现的,满是机器轰鸣声的“工厂”是什么样子。
姜星火知道大机器制造时代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却没有给朱高煦描述。
事实上,正是大规模的大机器制造,意味着在工业国时代,可以让工业国完全碾压农业国,全方位的那种。
而且大机器制造,不仅仅是代替传统的手工业。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机器制造的出现,所需求的原料供给、产品销售方式发生极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配套的服务业开始出现。
并且手工业从业者,开始转变为产业工人,譬如钳工、焊工、铆工、车工等等,这就要求有配套的职业技术标准,以及专门的学校。
而这一过程,也必然伴随着科学的兴起,和综合性大学的普及。
姜星火回过神来,开始给朱高煦解释。
“这一点,确实是我有些遗漏了,没有给你们讲清楚,所以才造成了你认为工业国时代,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就‘不过如此’的错觉。”
“事实上,你要知道,工业,是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大机器的出现。”
“什么是大机器?大机器绝非伱印象里的巨大纺纱机,之前我跟你说过,吃煤的【铁马】,就是大机器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见朱高煦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样子,姜星火在心里叹了口气。
想要给农业国时代的人们,描绘工业国时代的场景。
这跟让原始人理解封建时代场景的难度是类似的。
简单地说,那就是人想象不出来,超越了自己想象边界,且不可见的事物。
毕竟,姜星火前世的人们想象外星人,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模样来抽象的。
就跟古代人想象生后世界,给整出了一整套地下官僚体系一样。所以,姜星火清楚,必须要找一点朱高煦能理解、感兴趣、且现在就存在的东西来举例。
否则他还是弄不清这个问题。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给学生上课,说不明白问题,是一个老师的耻辱。
姜星火不想当老师之耻,所以他很容易地就从朱高煦最感兴趣的方向上,找到了例子。